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东北文学 > 列表
东北文学 共有 189 个词条内容

一、《义县万佛堂石窟碑记》

    万佛堂石窟位于辽宁省义县西北18里大凌河北岸的万佛堂村,是北魏时期东北地区最大的石窟群。菊池贞二编纂的《东三省古迹遗闻》描述石窟状况时写道:“窟之大者,崔嵬窈窕,就石刻佛,几无空隙,睡悬坐立,势尽玄奇,世界佛名,无不具...[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

二、《后魏昌黎韩贞造像记》

    《后魏昌黎韩贞造像记》刻于景明三年(502),碑高一尺六寸七分,广四尺一寸六分,现存271字。其文为:“员外散骑常侍韩贞,前建德郡丞沃连戍军主吕安辰。夫至道无名,故显名以丙真。玄家难辩,假文象以明墂。是以如来德□相以以济万...[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

三、《北魏介休县令李明府墓志》

    《北魏介休县令李明府墓志》刻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出土于山东省安丘市。墓主李谋为辽东襄平(今辽宁沈阳北)人,在山西介休为官,卒于北魏都城洛阳。明府是汉代对郡守的尊称,后世以明府作为郡、县长官...[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

一、高句丽的神话传说

    高句丽建国神话见于《好太王碑》,其主要内容为:“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邹牟王奉母命驾巡车南下,路由夫余奄利大水。王临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邹牟...[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

二、高句丽的诗歌创作

    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类利写于公元前17年的《黄鸟歌》,是高句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四言诗,诗曰:“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诗歌收录于《三国史记·琉璃明王本纪》中,为类利怀念其逃亡的汉妾雉姬所作。据金...[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

三、碑刻文学

    (一)好太王碑好太王碑为高句丽第十九代王高谈德的记功碑,是我国碑刻中的珍品。好太王即广开土王,是其谥号“高句丽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的简称。中国古籍中称其为高句丽王安,生于公元374年,公元391年即位,号永乐大王,公元...[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

一、“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隋唐时期的东北地区与中原的封建政权之间既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又存在着政权间的对峙,甚至是事关存亡的惨烈征战。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曾经对辽东地区的高句丽政权进行过征讨战争,围绕着数次征伐,在隋唐时期文学中留下了相当...[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

二、对外文化交流与诗歌创作的繁荣

    唐朝诗歌为一代之盛,渤海国文学构成中也以诗歌一体为重,无论是唐朝诗人所作以渤海为题者,还是渤海国文人酬答吟咏者,皆选择诗歌作为其抒发情感或记载事功的载体。渤海国文士与唐朝诗人间赠答所作诗作,搜检《全唐诗》中所见...[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

三、叙事文学中的僧道形象

    佛教早在公元四世纪下半叶已从前秦传入东北地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渤海国时期佛教思想影响广泛,公元713年,大祚荣遣人入唐,“至长安奏请就市交易,入寺礼拜。”[1]大钦茂时期,佛教进一步与王权相结合,大钦茂以“孝感金...[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

一、红罗女故事传承概况

    (一)民间传说故事阿尔伯特·洛德指出:“每一次表演都是单独的歌,每一次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表演都带有歌手的标记。”[1]红罗女的传说由于流传时间较长,并且以口头传承为主要方式,在传承过程中产生了多个异文。不同异...[继续阅读]

东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