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古代文学 > 列表
古代文学 共有 449 个词条内容

一、先秦说理散文的萌芽和发展

    《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说理散文开始萌芽。到春秋战国之交,随着社会大变革的到来,新的阶层—— 士,也应运而生。这些士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他们既是文化知识的掌握者,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

二、《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子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为殷商苗裔,但到孔子时,已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孔子由寡母抚养长大,日子过得很艰...[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

三、《老子》

    《老子》一书基本为老子自撰。老子,姓李,名聃,楚国人,与孔子同时略早,曾任周守藏史,后见周室衰微,遂去周而行,著《道德经》五千言,即《老子》。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天道自然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社会理...[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

四、《墨子》

    《墨子》一书是记录墨子言论及墨家各派学说的著作,由墨子弟子及其后学整理、汇编而成。现存53篇,其中《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等10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墨子的思...[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

五、《孟子》

    《孟子》是记孟子言行的书,共7篇,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曾游说梁惠王,不见用,于是游齐,见齐宣王,为客卿,受到宣王尊礼,但仍不见用,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

六、《庄子》

    《庄子》今存33篇,分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子后学所为。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史记》本传,曾做过蒙漆园吏,大约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是...[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

七、《荀子》《韩非子》及《吕氏春秋》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孙卿,赵人,曾游于齐、秦,后至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废,终老兰陵,著书数万言而卒。作为战国后期儒家学说最后的一位大师,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礼乐”学说。与孟子主“仁义”不同,荀子更...[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

【思考与练习】

    1. 简述庄子的人生态度。2. 简述《孟子》的论辩艺术。3. 简述《荀子》的艺术特点。4. 简述《韩非子》的思想。...[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题解】本篇选自《论语·先进》,是孔子和弟子谈论人生理想的一段记载。孔子主张以礼乐治国,一生都在为此积极奔走,子路、冉有、公西华的抱负正好与他的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相合,因此他给予肯定。而他之所以赞同曾晳的志趣...[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

非攻[1]

    【题解】本篇选自《墨子·非攻》上篇。主旨是反对不义战争。墨子认为,这种侵略战争造成生产荒废、财用耗竭和人民死亡,违背了“圣王之道”和“百姓国家之利”。其观点反映了下层人民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文章运用比喻...[继续阅读]

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