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海原县志 > 列表
海原县志 共有 1487 个词条内容

1974年

    2月起,本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批判“尊孔反法”思想运动和“割资本主义尾巴”及“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是年,全县掀起学习“小靳庄政治夜校经验”的高潮,农村普遍举办政治夜校,到年底全县共有870所政治夜校,参加学习的...[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

1975年

    2月底,全县151个大队相继建立合作医疗站,共有“赤脚医生”428人,生产队有卫生员601人,医疗站对病人实行全部或部分免费治疗。3月29日,海原县“五·七”学校成立,设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水利电力、果园园艺、财务会计、畜牧兽医...[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

1976年

    海原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石道儒在下乡检查工作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9月9日,毛泽东去世,全县干部、群众从11日起到指定地点吊唁。10月23至30日,海原县城乡各组群众10余万人纷纷集会游行,庆祝党中央打倒“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

1977年

    4月,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到固原考察,确定固海扬水工程。5月,水电部部长钱正英来海原兴仁、蒿川、红羊等地视察,并同甘肃省协商决定,待靖远县兴电工程建成后,给海原配水1立方米/秒。是年,县综合修配厂女职工张玉玲当选为中共中央...[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

1978年

    7月,本县开展“双打”(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运动,并把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打、砸、抢问题列为“双打”的重要内容。9月,各完全中学实行五年制(三、二分段,即初中三年、高中两年),部分七年...[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

1979年

    2月起,依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全县四类分子全部摘掉“帽子”。工作重点逐步转向经济建设。3月22日,同心—海原3.5万伏高压输电线路接通(58.031公里),与...[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

1980年

    4月,海原县第一座教学大楼——海原中学教学楼破土动工(1983年竣工并交付使用)。9月,为落实民族教育政策,本县成立了回民中学,并在县城和部分公社设立回民小学,均采取“寄宿制”的办法,一切费用由国家负担。是年,县体委建成容...[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

1981年

    2月14~19日,海原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决定设立海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海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海原县人民政府。同时,撤销19个公社革命委员会,设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

1982年

    4月14日14时37分,蒿川公社发生5.5级地震,裂度7度,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损失严重。自治区安排专项救济款117.8万元,用于震区救灾。7月1日零时,全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海原县共40040户、239777人;其中回族27527户、162659人,汉族1...[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

1983年

    4月27日,境内发生持续沙暴,地面最大风力达12级。6月,本县对国营盈利企业实行第一步利改税改革。8月23日,本县“严打”(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斗争全面展开。9月21日,海原县第一次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召开。10月20日,海原县正...[继续阅读]

海原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