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哲学小史 > 列表
哲学小史 共有 45 个词条内容

目录

    绪论 ………………………………………………………105一 孔子 …………………………………………………107二 墨子 …………………………………………………113三 孟子 …………………………………………………117四 老子 ……...[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

绪论[1]

    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今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是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中国历史上诸种学问,其中有西洋所谓哲学之成分者,有先秦诸子之学,魏晋之玄学,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

一 孔子

    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具规模。但至春秋之时,原来之周制,在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皆有根本的改变。此种种大改变发动于春秋,而完成于汉之中叶。此数百年为中国社会进化之一大过渡时期。此时期中人所遇环境之新,所受解放之大...[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

二 墨子

    墨子(西历纪元前479年?—前381年?)在孔子后,其学为继承孔子之儒家之反对派。墨子书中反对儒家之处甚多,盖墨家哲学与儒家哲学之根本观念不同。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而墨家则专注重“利”,专注重“功”。试...[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

三 孟子

    孔子开以讲学为职业之风气,其弟子及以后儒者,多以讲学为职业,所谓“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也。然能“以学显于当世”者,则推孟子(西历纪元前371年?—前289年?)、荀卿。二人实孔子后儒家二大师也。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

四 老子

    孔子之时,据《论语》所载,有“隐者”之徒,对于孔子之行为,常有讥评。孟子之时,有杨朱之徒,持“全生保真”之学说。此即后来道家者流之前驱也。后来道家者流,分为老庄二派。道家之有老庄,犹儒家之有孟荀也。(《老子》一书出...[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

五 惠施、公孙龙、《墨经》

    诸子中之名家,当时称为“辩者”。其中有惠施、公孙龙二派。惠施之学说见《庄子·天下篇》所述十事。据《天下篇》所述,惠施谓:“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

六 庄子

    庄子(西历纪元前369年?—前286年?)哲学中之道德二观念,与《老子》同。其对于幸福之观念,则以为凡物皆由道,而各得其德,即是凡物各有其自然之性。苟顺其自然之性,则幸福当下即是,不须外求。《庄子·逍遥游篇》,故设为极大极小之...[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

七 荀子

    先秦儒家最后之大师为荀子(西历纪元前298年?—前238年?)。自孟子以后,儒家中无杰出之士。至荀子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孟子、荀子俱尊孔子,而荀子对于孟子,则攻击甚力。西人谓人或生而为柏拉图,或生而为亚力士多德。詹姆士谓...[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

八 五行、八卦

    古代有所谓术数之学,注意于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及乎战国,人更将此等思想加以推衍,并将其理论化,使成为一贯的宇宙观,并骋其想像之力,对于天然界及人事界,作种种推测。此等人即汉人所称为阴阳家者。此派在战国末...[继续阅读]

哲学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