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外学前教育史 > 列表
中外学前教育史 共有 137 个词条内容

一、柏拉图的生平及世界观

    柏拉图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在西方哲学史上,他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体系,叫“理念论”。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叫作“理念”。柏拉图认...[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

二、柏拉图论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从实现理想目的政治目的考虑,柏拉图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柏拉图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甚至提出了优生、胎教的问题。他说: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三、优生、学前教育阶段的划分及教育内容

    (一) 优生柏拉图不仅重视早期教育,而且是历史上最早论述了优生问题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甚至可视为惊世骇俗的思想。他主张取消家庭,实行共妻共子制;实行计划生育,好男配好女,尽量减少不良...[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

四、教材的选择

    柏拉图认为,开始教育,应是先教音乐(包括故事),后教体操。他重视给儿童讲故事,认为讲故事是进行道德、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他特别重视对故事材料进行选择。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要精选教材的人。在当时的希腊...[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

五、柏拉图论游戏

    柏拉图指出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大意义。他认识到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重要活动,认为对于符合儿童天性的这种要求,成人应予满足,但应遵守一条原则,即游戏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精神,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他说:我们...[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一、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世界观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博学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在社会政治观点上,亚里士多德是中等奴隶主的思想代表,主张中庸和适度,反对过分和不及。在哲学观(包括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一方面...[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

二、关于灵魂的学说和教育的顺序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心理)有三个部分:理性部分、意志部分和感情部分。亚里士多德发展了柏拉图的有关思想,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是互不可分地存在着,就像形式和质料一样。他提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① 植物部分,即身体的生...[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三、优生与年龄分期

    (一) 优生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立法者在考虑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时,要从根本抓起,“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婚配问题。他反对早婚及过晚生育,因为“太年老的人和太年轻的人所生的儿童身心都有缺陷”。此外,还应计划生育...[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

四、论婴幼儿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教育的第一时期,相当于学前阶段。他又把这一时期细分为两个阶段:0~5岁为前期,5~7岁为后期。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前一个阶段,应顺应自然,以儿童的身体发育为主。首先要特别重视对婴儿的抚育,其成败对其今后的...[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一、夸美纽斯的生平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教育家。他出生于一个隶属于新教卡尔文教系,在教派内推崇平等、互助精神的“捷克兄弟会”会员的家庭。夸美纽斯从小就受到捷克兄弟会的宗教思想和民主主义精神的熏陶。夸美纽斯从小父母双亡...[继续阅读]

中外学前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