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带领弟子游历于宋、卫、陈、燕、齐等国十四年,均不为所用。孔子晚年专注于文化典籍的整理与传承...[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带领弟子游历于宋、卫、陈、燕、齐等国十四年,均不为所用。孔子晚年专注于文化典籍的整理与传承...[继续阅读]
庄子(约前369—前286,一说前369—前289),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年轻时曾为漆园吏,后来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庄子》一书的思...[继续阅读]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为不满其烦琐的“礼”教,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学术的主要反对派。墨家“天志”、“明鬼”...[继续阅读]
荀子(约前313—约前283),名况,字卿,为避汉宣帝讳,称孙卿,赵国(今山西南部)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曾游学于齐国,旅居于楚国。齐襄王时返回齐国主持稷下学宫。后入秦,到赵国、楚国,任兰陵令,著有《乐论》,后居兰陵著书...[继续阅读]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著作《孟子》。《孟子》在北...[继续阅读]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荀卿,曾建议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著《孤愤》、《说难》等十万余言。受到秦王政的邀请,出使秦国,不久被李斯、姚贾陷害,自杀于狱中,著作有...[继续阅读]
《礼记》是诸子读《周礼》所作的记。《乐记》在《礼记》之中,其作者和成书年代的问题争论很大,一说是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作,一说是战国初公孙尼子作。现在一般取公孙尼子说。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公孙尼子系孔子“七十子之...[继续阅读]
《春秋》本来是编年体史书,《左传》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著作。左丘明,春秋时期的历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其人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西汉时汉武帝“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春秋》立于学...[继续阅读]
史前先民创造了艺术。作为记载洪水以前文明事件的文字,《世本》具有中国祖先创世纪的含义。《世本·作篇》记载了上古历代创造乐器、文字、绘画、服饰、农具、历法的创造者。中国古代往往将发明创造归结于黄帝、尧、舜、...[继续阅读]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战国末年吕不韦及其门客编写。在艺术文献方面有以阴阳五行的论乐方法讨论音乐的文章八篇。《吕氏春秋·十二纪》以十二月为纪,每篇之后又有文四篇。《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后有《大乐》、《...[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