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哲学思想史 > 列表
哲学思想史 共有 100 个词条内容

1.兼以易别

    墨家“兼爱”的“兼”是相对于“别”而言,兼的本义是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占有几样东西,如兼顾、兼任、兼职都有这样的意思;别是分别,区别。兼爱即指一种不分差别、不分等级的爱。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动乱不已,原因就是君...[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

2.尚贤使能

    墨子十分崇尚贤人,强调尚贤的重要性。他把贤者看成是政治之本,认为国家保本则治,失本则乱。《尚贤》说:国家之乱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

3.非攻止战

    墨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兼并,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有感于时代的苦难,墨子提出了“非攻”,并且身体力行,奔走列国以实现这一主张。墨子反对兼并战争,其理由是攻伐不义,墨子说,今有一人,私入人家的园圃,窃人桃李,大家都要谴责...[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

4.节用非乐

    在先秦所有的学派中,墨家是提倡节用最力的学派。墨子认为,节用的意义是很大的。他说: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

5.非命尚力

    先秦儒家一般都信命,孔子说:“道之行也,命也,道之废也,命也。”有若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墨子则非命,认为并不存在命,墨子说: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亡有。我所以知命之有与亡者,以众人耳目之情,知有与亡。有闻之,有见...[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

6.天志明鬼

    墨子非命,却讲天志明鬼。所谓天志,是指天有意志、感情,有喜怒哀乐,能赏善罚;所谓明鬼,是说鬼神是存在的。怎么知道天是有意志,有情感的呢?墨子说: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有矣,曰:以磨(历)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春秋...[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

7.言必立仪

    在知识论上,墨子提出了言必立仪。墨子说: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1]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2]言必立仪,是说立...[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

1.老学

    老学指老子的学术思想,老子的著作是《老子》。其讨论的哲学问题有无为治国、无为治身以及道德论等。(1) 无为治国老子的道是无为、自然的,它生长万物都是自然而然,而不是刻意作为。以天道推人道,他主张无为而治。老子认为...[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

2.庄学

    庄学即庄子的学术思想。庄子的著作是《庄子》,其讨论的哲学问题有无为治国、逍遥处世,以及道德和齐物论等等。(1) 无为论与老子一样,庄子亦倡导无为而治。庄子说: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

1.合异为同

    《庄子·天下》篇载惠施的哲学观点为: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继续阅读]

哲学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