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 列表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共有 5476 个词条内容

崇宁晓钟

    安丰的宗教文化(图6)源远流长,有佛国古镇之称,七里长街上竟坐落了72座庙堂,崇宁观就是72座庙堂中充满神奇色彩的一座道观。该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重修、再修于明万历和清康熙年间。康熙年间修缮庙宇时,观主决定浇...[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义阡晓磬

    义阡系指东义阡寺,又名“东寺庙”。此庙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亦有相当规模,大殿朝南有天井、厢房、僧舍、膳房、四合院、殿宇等31间。后经清康熙六年(1667)、嘉庆二十一年(1816)的商人两度重修,更加气宇不凡。该寺...[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北桥星月

    北桥者,即“安丰北石桥”,又名“星月桥”,明万历二年(1574)由王艮曾孙王嘉令倡建。石桥向北便是广福寺、镇龙寺。庙前三棵古银杏树,挺拔苍劲。正如古诗云:“雄狮两对守桥前,银杏三株六百年,玉带河沿红映绿,石梁流水白帆连。”...[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南浦潜龙

    南浦潜龙特指安丰镇南影山风影。影山在镇南七里新丰团(今通榆村)东泽中,高约三丈,孤山屹立,碧波萦绕,树木葱茏,草径曲折。因山水相接,隐隐若龙潜其间,巍巍如高峰突耸,照水荡漾,故有影山之名。旧时,诗人墨客常来此游憩,吟咏其...[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麻石古街

    安丰古街长七华里,南北向,铺筑在穿场而过的范公堤上。当年范公堤修好后,堤东住盐民,堤西布村垛,范公堤居中,成为行商坐贾开店设铺的中轴,故古名“中街”。沿街东西伸出六十六条巷子,加上一些无名巷岔共有近百条,又被称为“...[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三关

    安丰场在灶河上设有上、中、下三关,由专人管理,检查来往船只。上关在场南卢家灶河段处。中关在场中的灶河上。下关在场北向的灶河上。中间设置活动的木头门,验放过关。...[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六码头

    西串场河边陆陈行沿河开设,四乡八舍来往的生意船都要靠岸装卸货物,街坊百姓需要饮水浆洗,于是或用砖砌或砖石混铺沿河建成数十个码头。其中有六个大码头,用黄麻条石从岸上逐级铺到水下,坚实宽敞,远观甚有气势。西寺桥码头...[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九坝

    九坝为一仓坝、二仓坝、三仓坝、老坝、減水坝、草坝、滚水石坝、谷地坝、新灶坝。...[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十三巷

    十三巷是古街六十六条巷道中东西相对贯通的十三条运盐巷道。由南向北分别为东西宝善巷(图7)、东西顾家楼巷、东西抬盐巷、东西小坝巷、王家巷(图8)对乌龙巷(图9)、东西大坝巷(图10)、古塘巷对武庙巷、杜家巷对阳春馆巷、太平...[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崇宁观

    明洪武年建,万历年修,清康熙二年(1662)安丰居民徐我选倡修。该观以其钟闻名。诗人吴嘉纪诗记了寺钟的传奇:“大器方远闻,去程未及半。时俗昧神工,徘徊呜海岸。临流鸟雀静,将曙星尘烂。瞆瞆尘中人,一声残梦断。”...[继续阅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