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舟曲实录 > 列表
舟曲实录 共有 236 个词条内容

西固县开办铁厂、铧厂的概况

    公元1949 年以前,西固(现舟曲)县上河一带瓜咱至花年城的范围内,分布着4 座铁厂,9 座铧厂。另外原属西固辖区的上堠子(1954 年划归于宕昌县)还办有两座铧厂。而以憨班铺村为中心(该村拥有两座铁厂,六座铧厂)呈东西辐射状生产,具备...[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

解放前舟曲县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演变概况

    舟曲地处甘南边陲,交通不便,向有石七土三之称,长期以来,由于封建制度的统治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文化教育不发达,生产方式落后,从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极为贫困。笔者在解放前从事地方教育工作多年,故对当时情况略知,现将记忆...[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

解放前的城关一小

    1986 年舟曲县城关一小建校80 周年。10 月2 日校园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炮声震耳。3000 多校友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母校建立80 周年。州、县领导也前来祝贺,许多白发苍苍的校友热泪盈眶,叙说着暌违数十年的思念之情。那两天舟曲城内...[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

解放前舟曲县田粮征收制度和土地清丈情况简介

    舟曲(原西固)县地处陇南一隅,山大沟深,土地硗薄,向有“石七土三”之称,在历史上就是全省最贫穷之县。旧社会田赋粮尤为人民的一大负担,自抗战后,负担逐年加重,除正常粮赋外,还附军粮、公教粮、临时粮等,人民劳动终年,难得温...[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

舟曲的抗战

    日寇侵华,国耻勿忘;和平追梦,警钟长鸣。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逼到“亡国灭种”的危难地步,同时也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感。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可以说,抗...[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

西北军刘羽攻陷西固的回忆

    1943 年(民国三十二年),甘肃南部临洮、渭源、康乐、漳县、会川、岷县、临潭、卓尼、西固、武都等广大地区的各族农民,在肋巴佛、王仲甲、毛克让、马福善、刘鸣(即刘羽)等领导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压迫的起义大暴动...[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

在硝烟弥漫的岁月——老兵杨德福同志访谈录

    2016 年5 月23 日,我采访了历经四大战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平息叛乱)的老兵杨德福同志。杨德福同志离休后,长期居住在舟曲坪定老家。推开杨家大门,宽敞的院子,灿烂的鲜花,干净高雅的客厅……杨老硬朗的身体...[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

插岗四旗藏族人民反抗国民党编制保甲

    插岗、铁坝、拱坝、博峪原为卓尼杨土司属下四十八旗中的四个旗,称黑番四旗。杨土司委赵国璋为四旗旗长。后卓尼设治局,将四十八旗划为9 个区,黑番四旗为插岗区。1944 年国民党政府在卓尼实行“改土归流”,编制保甲,拟将原来...[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

国民党的保甲制度在插岗破产经过

    “黑番”四旗(今舟曲县所辖插岗、拱坝、铁坝、博峪)原为卓尼杨土司属地,1937 年(民国二十六年)8 月,卓尼“苄事变”中,土司兼洮岷路保安司令杨积庆遭仇戕害。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插手“改土归流”,便成立了“卓...[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

八楞、三角坪、武坪地区改土归流始末

    一、舟曲藏族分布状况和隶属关系的演变舟曲藏、汉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和睦相处,水乳交融,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的民族纠纷和仇杀事件。为了创造共同的美好生活,并肩作战,开拓前进,为舟曲的繁荣和进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继续阅读]

舟曲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