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上虞越窑 > 列表
上虞越窑 共有 82 个词条内容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晾网山窑址位于梁湖镇华光村的晾网山南麓,距市区百官4公里。它背靠兰芎山,面对百(官)岭(岭南)公路,东去后张村300米,北至梁湖变电所500米,西离曹娥江2500米。窑址地处晾网山脚的缓坡上,窑址表面藤蔓丛生,荆棘遍地...[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

二、造型与纹饰

    1.产品晾网山窑址烧造产品有碗、罐、钵、洗、水丞、砚台、盘口壶、鸡首壶、鸡首罐、狮形器、堆塑罐、罂、壶。窑址未经发掘,窑床结构不清楚,现将器物的造型、釉色、纹饰及窑具的情况分述如下:碗可分五型。Ⅰ型:尖唇,...[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

三、烧造年代的断定

    从其使用的窑具看,三足支钉和直筒形窑具主要在三国时使用,盂形齿口窑具和盆形垫具,主要在晋代使用。Ⅰ型碗从其造型看,是三国时较典型的器型。罐、钵等器腹上饰联珠纹、网格纹,是西晋时较流行的纹饰;圆饼形底足,...[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

四、历史、艺术价值

    首先从历史价值上说,上虞境内三国、西晋窑址数量很多。晾网山窑址因其生产的产品种类多,数量大、质量好而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在越窑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晾网山窑的产品主要是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

一、地理环境与窑场分布

    西晋时期上虞烧造越瓷的窑场,主要分布在上虞南部,曹娥江中游两岸的凤凰山、晾网山、帐子山、虎尾巴山和离曹娥江约6公里的皂李湖畔以及上虞东部边缘的驿亭横塘,形成了6个大的窑址群。其他在曹娥江边的百官龙山、曹娥竹...[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

二、器物种类与特征

    西晋时期,是越窑发展史上的繁荣发展期,在这一时期,越窑不但窑址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器物种类十分丰富。窑址调查资料和墓葬出土情况表明,这一时期的器物种类,有碗、罐、钵、簋、隔盘、鸡首壶、泡菜罐、盘口壶等之...[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

三、器形和装饰工艺上的新成就

    l.在器形设计上西晋时期的越窑,在器物造型和装饰工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新的成就。在器形上,它采取增厚器壁的办法来防止器物变形,并把器物造型向稳重端庄方面发展。在制作过程中,为克服由此而产生...[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

四、瓷业生产繁荣的原因

    1.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制瓷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上虞古隶会稽,战乱较少,并且,孙吴统治者以保江东,观成败,在曹魏和蜀汉对峙的空子里求生存,作为外交政策,社会相对稳定。它能使广大人民有精力去重视和发展农业和手...[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

第一节 概述

    东晋时期,由于政局动荡,经济凋敝,江浙一带战争连年不断,加之埋葬风俗实行薄葬,用于随葬的大量青瓷器基本停烧,在这种情况下,上虞越瓷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生产出现严重萎缩的状态。迄今为止,上虞发现的东晋窑址寥...[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

一、东晋窑的分布与地理环境

    上虞发现的东晋窑址数量很少,至今仅发现5处,它们分布在梁湖镇华光村的晾网山,皂湖村的鲤鱼山,驿亭镇杨家溪村的羊岙山、顶拱岙和百官街道的龙山窑址(该窑址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晾网山窑址,位于梁湖镇华光村晾网山...[继续阅读]

上虞越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