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 列表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共有 47 个词条内容

11.唐代水运枢纽军粮城及附近水系示意图

    唐初,由于北边的幽州等地屡受突厥、奚、契丹等游牧部族的骚扰和掠夺,故在这一带派重兵把守,置幽州节度使(后改为范阳节度使),统率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军,屯驻幽、蓟、妫、檀、易、恒、...[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12.界河南北宋、辽对峙示意图

    10世纪中叶,中原地区北部的契丹建国,国号为“辽”。宋朝继五代之后,定都汴梁,遂形成了辽、宋南北对峙的局面。今天的海河处于辽、宋的边界,时称“界河”,双方在界河两岸各设“寨”、“铺”进行防御。辽制,分设上、中、东、...[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13.金代漕运及信安海壖*、直沽寨示意图

    地处东北的女真族政权崛起后,先联宋灭辽,后又灭宋,淮河以北,皆为其所有。1149年(金皇统九年),完颜亮取得皇位。1153年(贞元元年)改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并迁都于此,中都遂成为金政权的政治中心。今天津全境均在金王朝的辖属范围...[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14.元代大运河及海津镇示意图

    1234年(窝阔台汗六年),蒙古灭金。1260年(中统元年)世祖忽必烈继位,改燕京为中都。1271年(至元八年),取《尚书》中“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翌年(1272年),升中都为大都,定为国都。元朝幅员辽阔,大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建有庞大...[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15.明代天津三卫疆域及屯堡分布示意图

    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长期镇守北平,在“靖难之役”中,他率军在直沽渡河南下,并夺得了皇位。这一切,使他体察到直沽地位的重要。朱棣称帝之后,改元永乐,“以直沽海运商舶往来之冲,且海口田土膏腴,便于屯守”,遂...[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16.明代海运图

    明王朝建立后定都南京,并且着手恢复农业生产,使江南一带的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北方因受战乱破坏,农业恢复缓慢。为支援北部边防的军需,明初循元旧制,利用河、海运输线,把江南地区的粮米和物资输转至北方,从而揭开了明代漕运...[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17.明代河运示意图

    明初漕运多走海道,极不安全。1411年(永乐九年)征发民工30万,疏浚和整治了自临清到济宁的会通河及贾鲁河,经过五个月的施工,大运河基本贯通。1415年(永乐十三年),又治理江、淮间诸河,开清江浦,遂使南极钱塘江口,北尽北京通州大通...[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18.明末天津卫屯垦图(局部)

    明王朝迁都北京后,天津很快成为大批漕粮的转运枢纽,沿海的制盐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军事上则是拱卫首都北京的门户。到了明代中叶,随着商业贸易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展,初步形成了以卫城及卫城东...[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19.天津卫城图(一)(二)

    天津卫城系明1405年(永乐三年)由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监督修造,初为土筑,八、九十年后已颓圮不堪。1493年(弘治六年),天津兵备副使刘福委派都指挥使陈达用砖包砌,并且于四门之上构筑城楼,分别题门额为:镇东、定南、安西、...[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20.天津府图、天津县境图及天津县城图

    清初以降,随着漕、盐两业的发展,天津迅速成长为北方的区域性经济中心。1725年(雍正三年),天津大盐商安尚义、安岐父子捐巨款,翻修了天津城。从此,天津城规模始定。据(乾隆)《天津县志》记载,翻修后的天津城,“周围一千六百二...[继续阅读]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