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川东众多府县如梁平、忠县、北碚、万县等地都有生产年画的历史,但其中影响较大的当数梁平年画。梁平木版年画究竟兴起于何时,目前尚无可靠的史料予以佐证。梁平县号称“竹纸之乡”的锦屏铺(现为锦屏镇),位于城西三十...[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清代,川东众多府县如梁平、忠县、北碚、万县等地都有生产年画的历史,但其中影响较大的当数梁平年画。梁平木版年画究竟兴起于何时,目前尚无可靠的史料予以佐证。梁平县号称“竹纸之乡”的锦屏铺(现为锦屏镇),位于城西三十...[继续阅读]
绵竹年画始于何时,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宋代,二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前者是依据文献,北宋御史赵抃《成都古今记》中“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的记载和《续编绵竹县志》关于在明代“四川泸州及陕西...[继续阅读]
清代中后期,绵竹地区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上西南各地节庆都有对年画的需求,因此,一种年画创作的民间行会组织“伏羲会”于清末在绵竹应运而生。行会下有年画专业创作人员九...[继续阅读]
清代绵竹年画的社会内容主要是以门画如《加官晋爵》《立刀》《立锤》以及《秦琼·尉迟恭》诸神、将为主,同时大量的中堂如《福禄寿喜》《财神》《寿天百禄》,条幅如《百寿图》《二十四孝图》也颇受欢迎,以“天、土、灶”诸...[继续阅读]
民国初,绵竹的年画作坊已经发展到三百余家,从业人员达一千多人,当时绵竹县有大小年画市场遍布全县乡场。这期间,年画民间艺人十分活跃。代表人物有邓朋先、张学源、姚春荣、张先富、何青山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北京大学风...[继续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绵竹年画的老版子被清理烧毁,50年代初,年画艺人对人民政府的政策还有顾虑,几乎没人再提及被认为涉及“封建思想”的年画,当时绵竹年画创作一度趋于停顿。1952年秋,绵竹县人民文化馆,对一些民间年画艺人阐明...[继续阅读]
到60年代初,绵竹全县尚有上百家作坊从事年画制作。1960年初,四川省文教局拨专款抢救绵竹年画遗产。四川省文化局和四川省美术工作室画家到绵竹,在县文化馆的配合下,组织年画艺人走乡串巷,搜集发掘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有门...[继续阅读]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影响和拨乱反正的新形势下,绵竹年画社开始恢复筹建。1979年,著名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莅蓉,在关于巴蜀文化的一次谈话中,她说:“绵竹年画是地道的民族文化,地道的乡土艺术。美国...[继续阅读]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也是绵竹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老艺人如张先富,中年艺术家如侯世武、金平定等在新年画的创作探索中成果显著。80年代,绵竹年画中的门神得以恢复制作,四川人民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