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 列表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共有 50 个词条内容

(三)精致建造,文化传承(图2-5至图2-21)

    宋《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建筑产生深远影响。这是由北宋将作监李诫编撰官方颁布的建筑施工算料的规范用书,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需要指出的是...[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四)转型蜕变、发展演进

    江苏因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近代五口通商口岸最先辐射的区域之一,也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最早碰撞的区域之一。在被李鸿章称为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伴随帝国主义船坚炮利涌来的工业舶来品,迫使已十分艰难的农业和手工业产...[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一)太湖、岛屿与世外桃源

    太湖古称震泽,系“东南巨浸,界连江浙,跨苏、常、湖三郡”。湖中多山,有七十二峰,其中洞庭东西二山为其中最大者。因远离大陆,交通不便,景色优美,东西山被誉为世外桃源。东山位于苏州市西南约40公里,原为太湖中独立岛屿。东山...[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二)人口、移民与氏族大姓

    太湖岛屿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太湖中离西山不远的三山岛上,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山岛亦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周代泰伯奔吴,给江南带来了北方的文化,泰伯也被称为吴地的始祖。东西山岛上的吴姓,据说就有泰...[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三)土地、物产与洞庭商帮

    东西山地区,自明清以来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很突出。东山古有“五山二水二地一田”之说,①“民居鳞次,随高下结屋,若古桃源,耕田树果,殆无寸地。”根据明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可以耕作的所有山林田荡在内,东西山两地的人均土地面...[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四)匪患、防务与行政属地

    除在吴越战争时曾是水战的前沿阵地,历史上的东西山,一直甚少战乱。明代以前东西山没有设置管理民事的机构。明代因东西山村落的富庶,湖中多湖匪登岸抢掠,匪患严重扰乱村落安全,东西山各村开始修筑防御措施,这些设施至今仍...[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五)地理、选址与聚落体系

    清乾隆年间,东西山聚落的主要名称为湾、坞、村、巷四大类(表3-3),①其他诸如堡、里、桥亦为常用的地名。其中湾、坞的名称与东西山的自然地形相关,湾,即水流弯曲的地方指太湖向陆地凹入的地方,东西山均有二十余湾;②坞,是指...[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一)陆巷

    陆巷是东山最著名的历史村落,2007年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江苏省首批入选的古村落之一。1.区位环境——山人相见,天水共浮陆巷位于东山后山,西临太湖,与西山金庭镇隔湖相望。距离东山镇10余公里,北与莫厘村相连,南接古...[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二)翁巷

    1.区位环境——莫厘峰下,太湖隘口翁巷位于东山岛东北侧湖湾,村南与东山镇区相连,东接席家湖村,村西与翠峰坞相邻,倚靠东山最高峰莫厘峰。翁巷紧邻东山水上交通干道渡水河连接太湖的主要港口席家湖码头,出入太湖的交通非常便...[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

(三)杨湾

    1.区位环境——山坞重港,湖湾商埠杨湾位于东山西南部,与西山岛、三山岛隔湖相望,北与陆巷村交界,东与双湾村交界。东山山脉南北横贯东山半岛,山脉整体山势自东北向西南逐渐放缓,延伸入湖。在东山岛的西南部,南部的湖沙山—...[继续阅读]

江苏村落遗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