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全科护士 > 列表
全科护士 共有 496 个词条内容

(四)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社区医疗、诊所、医院最常用的操作技术。【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脱水酸碱平衡紊乱者如剧烈呕吐、腹泻、大手术后。(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

(一)概念

    1.污染物品:物品在未经处理前或消毒灭菌后又被碰脏,称这些物品为污染物品。2.无菌物品:通过灭菌的方法灭菌后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3.无菌区: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为放置无菌物品而准备的区域称为无菌区。4.相对无菌区:无菌物品自...[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在执行无菌操作前,医护人员要戴好帽子、口罩并洗手。可避免头发上微生物和呼吸道内的飞沫落入无菌区,预防交叉感染。2.在执行操作时,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可避免灰尘落入无菌区,操作时避免碰触污物。3.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

(三)无菌物品的保管原则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放置,防止混淆。无菌物品应放在清洁、干燥的橱柜或专放清洁物品的房间内,并每日进行清洁或消毒。各种无菌物品应有规定的地点存放。无菌包或无菌容器要注明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

(四)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刷手和洗手法:刷手是无菌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也是作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医务工作者每日要接触各种病人及污染物品,手上必然会带有不同的致病菌,如不注意洗手,就会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给病人带...[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

(一)隔离目的

    控制传播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蔓延。...[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

(二)隔离的基本概念

    隔离可分为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两大类:1.传染病隔离指将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病人、可疑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控制在特定的区域,与一般人暂时分离,缩小传染范围,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机会,同时,也便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例如...[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

(三)隔离病区的划分

    1.隔离区域的设置:隔离区域应与市区或普通病区有一定的距离,远离水源、食堂、学校和公园等公共场所。隔离区域人口处有工作人员更衣、换鞋的过渡区,并备有足量的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等必需品,还应有单独的接诊室、观...[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

(四)隔离原则

    1.一般消毒隔离:(1)隔离单位应挂隔离标记,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门口设脚垫(洒满消毒液,供出入时消毒鞋底),门外设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等供消毒手用,门口设衣架挂隔离衣等。(2)病人不得随意走动,不得用手随处摸。...[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

(五)隔离种类及措施

    1.严密隔离:严密隔离是为了预防高度传染性及致命性的病原体而设计的隔离,以防经空气和接触等途径的传播。适用于炭疽、霍乱、鼠疫等传染病。隔离的主要措施是:(1)设专门的隔离室,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住一室,室内的用具...[继续阅读]

全科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