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丁启后妇科 > 列表
丁启后妇科 共有 116 个词条内容

一、“肝主疏泄”与女性生理特点的关系密切

    肝喜条达恶抑郁,肝之疏泄作用除了协调情志、疏泄脾土、调和血气外,在女性与冲任关系甚为密切。冲任二脉均起于胞中,肝经环布阴器,前人有“冲脉隶属于肝”的说法。冲脉之气盛而流通有赖肝之疏泄有序,任冲二脉和调,血海满盈...[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

二、肝之“疏泄失常”与妇科发病关系密切

    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傅青主曰:“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女科经纶》云:“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血亦结……忿怒过度...[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

三、“解郁化滞”乃为妇科治病的要法

    根据妇人生理上“易郁易怒”、病理上“易亢易郁”的特点,先父提出“解郁化滞”为妇科治病的要法。他认为,朱丹溪六郁中的气郁、血郁与气滞血瘀同义。有气滞就必有血瘀,有血瘀必致气郁,单纯的气郁或血瘀证不多。临床要辨以...[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

教书育人,德艺双馨

    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者,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先父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在抓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着力抓教师教书育人...[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

巩固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理论和临床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是我们祖先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积累发展的一门经验学科,是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

学习经典,打牢基础

    先父在几十年的执教和临证生涯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他常说:“读到老,学到老,还有很多没学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先父强调学习知识的艰苦性,强调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强调不断积累知识和接受新知...[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

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现代人们倾向认为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使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以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来看,西医是微观医学,它着眼于更深、更细、更广的领域;而中医是宏观医学,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

带着问题,不耻下问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说:“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汉·王充在《论衡·实知篇》中云:“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可见古人都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不耻下问的重要性。对于医学这样一个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

开设医案学,提高临证思辨能力

    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现称病历,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它不仅是医师诊疗活动的真实记录,而且还反映了医家的临床经验及思维活动。医案多用做书名,如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秦伯未...[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

吸取新知识,拓展知识面

    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从伤寒到温病,中医对传染性疾病的诊疗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而西医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也只是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生素发明后,西医对细菌性...[继续阅读]

丁启后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