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管氏特殊针法 > 列表
管氏特殊针法 共有 145 个词条内容

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一、前言(一)疾病简要概况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

一、用传统中医理论论证热针作用机理

    针灸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大发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赖以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后,它逐渐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比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发展成为独立的针灸学科。《灵枢·官针第七》说:“凡刺有...[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

二、热针对哮喘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GZH型热针仪是一种新型的针灸治疗仪器,热针具有针刺、艾灸、温针灸、焠刺等综合治疗效应,对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袢周状态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热针能使体外血栓长度、干重、湿重趋于正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提示热针...[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

三、热针对增生性脊椎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腰椎增生性脊椎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变,退行性变的椎体常有唇形改变或骨刺形成。椎体的骨质增生是生理性衰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椎体唇样增生起到增加脊椎稳定性的作用,故骨质增生的程度并不一定与腰痛症状成正比。...[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

四、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

    自1986年以来,笔者运用GZH型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6例,男248例,女188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80岁,其中41~50岁118例,为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30年,平均病程3.5年。主诉病因有腰部外伤史264例,感受风寒湿74例...[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

五、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资料表明,肌电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定位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自1993年10月以来,我们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病人进行了热针治疗前后的H反射...[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

六、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微循环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它直接影响细胞和组织的功能。甲襞微循环观察是临床常用的观察活体微循环动态的窗口,它显示的微血管开放数量、形态、血流状态以及微血管周围状态,都是反映微循环灌注状态的重要指标,并在...[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

七、热针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血流及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的规律。它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在阐述某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评估某些疗法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阐发作用机理方面,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了研究探讨热针作用机理,我们对...[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

八、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分析

    自1987年1月至1995年10月,我们运用GZH型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0例,临床治愈率为64.75%,总有效率达98%。为了观察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1995年9~12月间,我们对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了随访。(一)资料与方法随访对象...[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

九、热针与温针灸的针温、针感的研究

    温针即温针灸,又称针柄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温针之名,最早见于《伤寒论》太阳篇第十六条中,据注家解释,温针可能是指火针。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大成》对温针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王节斋曰:近有温针...[继续阅读]

管氏特殊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