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实用中医学 > 列表
实用中医学 共有 796 个词条内容

六、阴维脉与阳维脉

    维,有维系的含义。运行于诸阴经之间者,称阴维脉;运行于诸阳经之间者,称阳维脉。阴维脉起于诸阴经之交会处,阳维脉起于诸阳经之交会处(《难经·二十八难》)(即指阴维脉与足太阴经会与腹哀、大横,与足厥阴经会于期门,与任脉会...[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

第四节 十五别络

    别络,是自经脉别出的分支,因其在经与经之间起着联络作用而得名。十五别络是十二经脉和督、任二脉别络及脾之大络所组成。十二经脉在肘、膝以下各有一别络,络于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之间,从阴走阳,从阳走阴,为十二经在四肢互...[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

一、十二经脉病理

    十二经脉病候,《灵枢·经脉篇》论述颇详。其临床病候表现主要为两大方面:一是与经脉所络属的脏腑病变有关,二是与经脉循行径路和经气通达与否有关。通过经脉与脏腑的络属关系,经络病变可以影响到相关的脏腑。《灵枢·经脉篇...[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

二、奇经八脉病理

    奇经八脉,联系十二经脉,起调节气血的作用。故其病理变化,亦多关乎全身。督脉总督诸阳经,与足太阳、足少阳经关系密切,所以阳经之病多关系到督脉。另外,冲、任与其同起于胞中,故又常与妇科疾病有关。《素问·骨空论》云:“督...[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

一、风

    风为春季之主气,风淫所致之病,多见于春天,但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寒、湿、暑、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热、风湿之类。所以风邪为外感病之先导,正如《素问·骨空论》所云:“风者,百病之始也”。风淫性质及其...[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

二、寒

    寒是冬季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寒邪致病,有内寒、外寒之别,外寒,是指外感寒淫而言,以冬季为多,它时亦有,伤于肌表者,名“伤寒”,直中脏腑者,名“中寒”。内寒,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所谓“寒从中生”,由人体机能衰退,阳气...[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

三、暑

    暑为夏季之主气,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论》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病轻者日伤暑,重者曰中暑、暑温。暑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暑淫性质及致病特征如下:(一)暑为阳邪暑系夏日火热之气所化,其性炎热...[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

四、湿

    湿是长夏的主气。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指外感湿邪而言,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外湿多由雾露雨泥、汗出沾衣,或居住卑湿等所致。内湿,系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指湿从中生而言,多由嗜酒饮茶成癖,或过用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

五、燥

    燥为秋季之主气。有内燥、外燥之分。人体感受自然界燥气而发病,为外燥,多见于秋天,故又名“秋燥”。秋燥又分温、凉两类:初秋尚热,易感温燥;深秋气凉,易感凉燥。内燥,系在疾病病理过程中因津液或精血亏损而产生的。燥淫性质...[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

六、火

    火为热之极,火与热常互称。火邪有内火、外火之分。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而致,或自风、暑、湿、燥、寒五气转化而来。内火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或情志过激而致,如肾水不足,心火上炎;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思...[继续阅读]

实用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