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国灸法 > 列表
中国灸法 共有 806 个词条内容

(十三)线香灸

    是用线香点燃后,快速按在穴位上进行焠烫的一种方法。也可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此法适用于哮喘、鼓胀、毛囊炎等。...[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

(一)毛茛叶灸

    《本草纲目》卷十七“毛莨”条说:“山人截疟,采叶挼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临床操作:将适量鲜毛茛叶捣烂,敷于患处或穴位上,初时有热辣之感,继而局部皮肤潮红,充血,稍后呈现水泡。敷灸时间约为1~2小时。发泡后,局部遗有...[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

(二)旱莲草灸

    《针灸资生经》说:“乡居人用旱莲捣碎,置于手掌上一扶,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临床操作:取鲜旱莲草捣烂如泥膏状,敷于大椎穴上,胶布固定即可。敷灸时间约为1~4小时,以局部充血...[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

(三)蒜泥灸

    临床操作:将紫皮大蒜捣烂如泥,取3~5克贴敷于穴位上,敷灸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赤或起泡为度。敷涌泉穴适于治疗咯血、衄血;敷合谷穴适于治疗乳蛾;敷鱼际穴适于治疗喉痹(图2-17)。图2-17蒜泥灸...[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

(四)吴茱萸灸

    临床操作:将适量吴茱萸研为细末,用陈醋调为糊状,敷于穴位上,油纸(或塑料布)覆盖,以胶布固定。每日敷灸1次。敷灸涌泉穴适用于高血压、口腔溃疡及小儿水肿。如与黄连共研细末,加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上,适用于治疗急性乳蛾。...[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

(五)斑蟊灸

    《外台秘要》指出,斑蝥用蜜调涂,适用于治疗恶疮。斑蝥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临床操作:先用胶布一块,中间剪一豆大小孔,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适量斑蝥研为细末,取少许置于胶布孔中,上面再贴一胶布...[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

(六)白芥子灸

    《张氏医通》说:“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

(七)蓖麻子灸

    将适量蓖麻子去壳,捣烂如泥,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临床上治疗滞产可敷涌泉穴;治疗阴挺、脱肛、胃缓可敷百会穴。...[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

(八)甘遂灸

    将适量甘遂,研为细末,敷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亦可用甘遂末加入适量面粉,再以温开水调成糊状,贴于穴位上,外以油纸覆盖,胶布固定。临床上治疗哮喘,可敷肺俞穴;;治疗疟疾可敷大椎穴;治疗尿潴留可敷中极穴。...[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

(九)威灵仙灸

    将威灵仙嫩叶捣成糊状,加入少量红糖搅拌均匀,贴于天容穴,适用于乳蛾。若贴太阳穴适用于红眼病;贴身柱穴适用于痉咳;贴足三里穴适用于痔疮下血。用此灸法,如果局部出现蚁行感,应将糊去掉,以起泡为度。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避免...[继续阅读]

中国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