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李乾构小课 > 列表
李乾构小课 共有 128 个词条内容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宜健脾活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后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的消化系统疾病。西医学认为CAG可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故引起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可成为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和加重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健脾清化汤抑杀Hp的实验研究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以下简称Hp)以来,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已证实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胃癌有密切关系,不少学者支持进行根除Hp治疗。虽然根...[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消化性溃疡治宜和肝制酸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痛”范畴,主要指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是由于六淫伤中、饮食伤胃、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胃络瘀滞,“不通则痛”而发病。其病位在胃,与肝脾...[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便秘的病名与发病

    《内经》对便秘已有一定认识,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不便”,《素问·气厥论》中有“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的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太阴司天……大便难,阴气不用……病本于肾”的论述,《素问·举痛论》...[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

    (1)中医对便秘主要病因的认识①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下移于大肠,可致肠胃积热,热盛伤津,以致肠道干涩燥结,形成便秘。②气机郁滞: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或虫积肠道,或肺气不降,均可...[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与辨证要点

    (1)理化检查①血常规、大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为便秘患者的常规检查,可提供结肠、直肠及肛门器质性病变的线索。②直肠指检:可确定是否有粪便嵌塞、肛门狭窄、直肠脱垂、直肠肿块等病变,并可了解肛门括约肌的肌力状况。③...[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功能性便秘的辨证论治体会

    《中医内科学》教材将便秘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进行辨证论治。热秘治宜清热润肠,方用麻子仁丸加减;气秘治宜理气行滞,方用六磨汤加减;虚秘之气虚者治宜益气润肠,方用黄芪汤加减,血虚者治宜养血润燥,方用润肠丸加减...[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功能性便秘的诊疗思路

    (1)按主要证候辨证,是治疗便秘的基本思路功能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辨证治疗时必须抓住这一关键点。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枢,为后天之本。《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四季旺不受...[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多发性消化道息肉综合征

    先介绍本人在临床上遇到的第一例多发性消化道息肉综合征患者。患者李某,男,35岁,工人。自觉胃部不适,疲乏无力,近4个月来到多家医院进行胃镜、小肠镜、结肠镜检查均发现有多发性息肉,最后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多发性消化道...[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中医对脂肪肝的诊治

    脂肪肝(FLD)全称为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脂肪在肝细胞内大量积聚的病理性肝损伤的疾病。正常肝脏,脂肪占肝湿重的2%~4%。当肝细胞的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肝组织学上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时,即为脂肪肝。根...[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