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 列表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共有 1054 个词条内容

六、涩脉

    (一)涩之单脉(1)《伤寒论》第48条曰:“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之。”【按】①何谓涩脉?涩脉的本意是往来涩滞,正如王冰在《素问·脉要精微论》注解中所云:“涩者,往来不利而蹇涩也。”王叔和改为“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七、实脉

    (一)实之单脉1.《伤寒论》第240条曰:“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按】烦热汗之则解者,乃表闭阳气内郁而热,汗之表解热透故解。表解后,又如疟状者,因热传阳明,出现潮热,热发有定时...[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八、虚脉

    1.《伤寒论》第347条曰:“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按】“虚脉乃浮而迟大,按之豁豁然空。”重在浮而按之无力。腹濡、肢厥、脉虚,此阳气衰也,虽称亡血,亦为气血俱衰。下之,犯虚虚之戒,故...[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九、短脉

    《伤寒论》第211条曰:“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按】短脉的特点,是两头短绌,寸尺不能满部。短脉之因有二,一为邪遏,一为正衰,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素问·脉要精微论》曰:“短则气病。”然...[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十、洪脉

    (一)洪之单脉(1)《伤寒论》第25条曰:“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按】既云“服桂枝汤”,当有太阳中风之桂枝汤证而服之。服未得法,大汗出,病不解,脉转洪大。洪大,乃阳明经热之脉,何以仍用桂枝汤?此应与第...[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十一、大脉

    (1)《伤寒论》第186条曰:“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按】伤寒三日,热传阳明,热盛鼓荡气血而脉大。(2)《伤寒论》第365条曰:“下利……脉大者,为未止。”(《金匮要略》复载)【按】大脉,言其脉体宽大。大为病进,若大而有力,为邪盛...[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十二、微脉

    (一)微之单脉1.《伤寒论》第23条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十三、紧脉

    (一)紧之单脉(1)《伤寒论》第3条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按】这是太阳伤寒的提纲证。脉阴阳俱紧,是太阳伤寒的提纲脉。紧脉之象,主要是左右弹指,脉呈拘挛状态,古人喻为“转...[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十四、缓脉

    (一)缓之单脉《伤寒论》第2条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按】此太阳中风提纲证。太阳中风,实质是虚人外感,营卫俱不足。自古以来都遵仲景之言,曰“卫强营弱,营卫不和”,实则是营卫俱不足。太阳中风的代...[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十五、脉静

    《伤寒论》第4条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按】此条以脉与症判断病势。脉静,是针对脉数急而言。数急,即《内经》所言之躁脉,此独阳无阴之脉,故《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继续阅读]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