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图解艾灸速查 > 列表
图解艾灸速查 共有 180 个词条内容

隔姜灸

    隔姜灸,即将鲜姜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用针在中间扎些小孔,放在穴位上,上面再放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疼痛不可耐受时,可将姜片稍稍向上提起,稍停片刻后放下再灸。此灸法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

隔盐灸

    隔盐灸就是用食盐填脐作隔物灸,故又称神阙灸。具体操作:用细盐填平肚脐眼,将艾炷放在盐上点燃施灸,连续灸3~9壮,换炷不换盐,以患者感到温热合适为度。注意事项施灸时,如果病人脐部较平或凸出,可用湿面条围在肚脐周围施灸。...[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

隔蒜灸

    隔蒜灸,就是用蒜片作隔物灸。具体操作:将大蒜捣成蒜泥,铺在穴位上,上面放置艾炷施灸。因大蒜汁液有刺激作用,灸后容易起疱,一般每穴灸5~7壮。此灸法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杀虫的作用,适用于疮疡、毒虫咬伤、哮喘、脐风、...[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

隔葱灸

    隔葱灸,就是用葱作隔物灸。具体操作:取葱白切成0.2~0.3厘米厚数片或捣成葱泥,平敷在脐中及周围,或者敷于患处,上面置大艾炷点燃施灸5~10壮,以局部温热舒适、不感灼痛为度。注意事项施灸时,不要施灸太过,以局部红润为度,以免...[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

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病方法。具体操作:先取长度在4.5厘米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保留一定深度,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厘米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厘米,再...[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是在艾熏灸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用专门器具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可以较长时间地连续给患者以舒适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局部红润发热而起到温行气血的作用。艾灸器的样式很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温灸筒注...[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

灯草灸

    灯草灸,又名灯火灸,它是将灯心草蘸油点燃后,快速对准穴位焠灸。具体操作:取9~12厘米长的灯心草,或用纸绳蘸香油或其他植物油少许,约浸透3厘米长点燃起火苗,快速对准选好的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的一声迅速离开,如无响声...[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

药捻灸

    药捻灸,是指多种药物研末制成药捻以点燃施灸。如“蓬莱火”(西黄、雄黄、乳香、没药、丁香、麝香、火硝各等份,或去西黄加硼砂、草乌)。此灸法适应于风痹、瘰疬、水胀、膈气、胃胀气等症。注意事项施灸时,取药锭0.5~1毫米...[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

雷火神针灸

    雷火神针灸,是触按灸的一种,又称雷火针。之所以称雷火针,是因为施灸时药条实按在穴位上,很像针。药条处方有多种,一般可因病而定。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取艾绒60克,沉香、乳香、木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麝香...[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

太乙针灸

    太乙针灸,是在雷火神针灸的基础上改变药物处方发展而来的,通常处方用硫磺6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3克组成。取其中一方,将药研细末和匀。以桑...[继续阅读]

图解艾灸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