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针灸学 > 列表
针灸学 共有 729 个词条内容

气至病所

    气至病所是指刺激穴位引起感传出现并到达病变部位的现象而言。循经感传是气至病所的前提,而气至病所是循经感传的继续和气至而有效的基础。刺激穴位出现特殊感觉及其传导,感传出现后到达病所,以至于感传到达病所后呈现的...[继续阅读]

针灸学

经络腧穴电特性

    经络腧穴电特性,指的是经络和腧穴部位所表现的特异电现象。很早人们就注意到生物机体不仅可以导电,还能发电。1786年发现了神经肌肉的生物电。相继有人发现并研究了皮肤电反射现象,认为它和心理活动、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继续阅读]

针灸学

循经病理反应

    循经病理反应,即循经病理现象,属于经络病理现象的一种,是指在体表上发生的具有循经特征的病理现象而言;它主要反映了病理生理和经脉皮部之间的某些规律性联系。循经病理反应和腧穴病理反应密切相关,有如整体和局部关系。它...[继续阅读]

针灸学

经络诊断

    经络诊断,是依据经络学说理论,检查经络腧穴部位病理反应,测定经络和腧穴部位的皮肤电和皮肤温热度等,借以辨别病位、病经及其虚实状态的一种特定诊断方法。为针灸临床所常用。由于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继续阅读]

针灸学

腧穴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人体上施行针灸和防治疾病的特定处所。这在《黄帝内经》和《千金翼方》中早就明确指出过。腧穴,战国时期称之为“输”;两汉初期也叫“砭灸处”;《黄帝内经》上称作“节”、“空...[继续阅读]

针灸学

腧穴特异性

    腧穴特异性,是指腧穴在形态结构、空间分布、体表征象、病理反应以及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其周围的非穴位比较,或与其它腧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质而言。数千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早已从针灸适应证及其疗效方面肯定了腧穴的特异性。...[继续阅读]

针灸学

腧穴定位法

    腧穴定位法一般分标志法、同身寸法和压痛测定法三种,兹分述如下:标志法凡以身体的某一部位或器官作为标志定取腧穴的方法称标志法。这种方法又分定型标志和动态标志两种:①定型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继续阅读]

针灸学

腧穴的作用

    腧穴位居体表,借经络与脏腑发生联系,三者之间,内通外达,密切联系。其中腧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输注气血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有赖于气血的濡养。气血来源于饮食水谷产生的水谷之气。它生成于胃,首注于肺,然...[继续阅读]

针灸学

腧穴主治纲领

    腧穴的主治,决定于它所处的位置、隶属的经脉和是否类穴等。一般说,所有腧穴都可以主治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这是腧穴主治的共性。头身部的腧穴,一般以主治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证为主,但有的也可以主治四肢和全身病证;四肢...[继续阅读]

针灸学

经穴

    凡已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称为经穴。这类腧穴全部分布在经脉的循行线上,但也有部分虽然位居经脉循行线上而不称经穴的。说明腧穴的位置“在经与否”是确定经穴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另外还有其它因素。对于穴位归经的认...[继续阅读]

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