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华养生 > 列表
中华养生 共有 7649 个词条内容

一乘法

    佛教教理、教派术语。又名大乘、一乘、佛乘。乘,车乘,有运载、方法之意,指据以进行禅修的教义和禅法。公元12世纪间,佛教产生新教派,主张“普渡一切众生”,不仅要自我超脱,而且还发愿利他利众,并认为其修行方法是佛家博大无...[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

一乘教

    佛家功法术语。即一乘法。参见“一乘法”条。...[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

一切种智

    佛家功法术语。“三智”之一。其义有二:一指人对具体事物的个性的认识。《大乘起信论义记》:“以无明尽故,显照诸法,名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二指对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综合认识。“佛尽知诸法总...[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

一心三智

    佛家功法术语。一心,即心念;三智,指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参见有关各条)。此言一心既悟,则三智圆融交会,皆可于一心中获得。《大智度论》:“一心中得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及习。”一心三智为佛教天台宗的基...[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

一心真如

    佛家功法术语。指心之本体,即真性、自性(相当于“下意识”)。佛家认为,心之本体是“圆明寂照”,无所染污的,只因外界事物纷扰于心,产生杂念,“真如”(真性、自性)才被蒙蔽,而修持禅功,可使“真如”恢复“圆明寂照”、清静明...[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

一行三昧

    佛家功法术语。指修习禅定者,无论行、住、坐、卧,皆须保持直而无邪的本心(即真心、自性、本性),不受世事物理的牵连和影响。《坛经》:“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

一阳初动

    道家气功术语。一阳,指足少阳胆经,主夜半子时。谓男子于夜半子时练功,在心清意净、毫无杂念、无有性欲之求的入静状态下,先天真气现形,而阳物(阴茎)自发兴动,并似有一股暖流向下丹田(下腹部)或中丹田(心窝部)汇聚,有酥软之感...[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

一阴一阳

    中国哲学术语。谓道之体也,道具于阴而行乎阳。《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的概念在气功养生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参见“阴阳”条。...[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

一念视中

    气功术语。指练功时意识活动要稳定于形体之中。《红炉点雪》:“心无杂念,一念视中。”...[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

一指禅功

    少林功法。此功练成需10年之久。以指击人,外部不损分毫,而内部已受重伤;轻点穴位,亦能定其气血。有内壮外强之效。此功练法与阳手一指金刚功不同,但二功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继续阅读]

中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