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内科诊断 > 列表
中医内科诊断 共有 224 个词条内容

心移热于小肠辨

    “心移热于小肠”一语是大家所熟悉的,很少有人对此种说法提出过怀疑或异议,并且可以信手指出导赤散这个公认的代表方剂作为支持此说的佐证。笔者本着学习、研究中医学术的态度,提出个人的管见刍议,求正于智者,同时也想通过...[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

胃不和卧不安辨

    《素问·逆调论》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古人言之,今人应之,医生用之有效,焉容再辨。真理愈辨愈明,绝不是无病呻吟,实有所指。胃不和引起的不寐的主症除了失眠外,尚有脘闷嗳气,腹中不舒,苔腻,脉滑,或大便不爽,脘腹胀痛等,显...[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

诸疝皆归肝经辨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一书中说“诸疝皆归肝经”,后世医家多信奉之。疝有多种,如寒疝、筋疝、气疝、狐疝、颓疝等,其中血疝和筋疝属于外科疾病,不在讨论之列。疝的含义有二:一是指腹中攻击作痛之病,二是指少腹痛引睾丸肿痛...[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

梅核气辨

    梅核气的主症主脉:咽中不适或梗阻如有脔肉或梅核般异物阻塞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咽喉不红不肿,苔白,脉弦滑。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不畅,与胸膈之痰互结而上逆,结于喉间,故而咽喉不适或梗塞,如被脔肉或梅核阻塞一般的异物...[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

胃阴不足与真阴欲竭辨

    胃阴不足的主要表现: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潮红,舌光干,脉细数。真阴欲竭的主要表现: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或倦怠耳聋,脉虚大。真阴欲竭是肝肾阴伤的严重证型,此外尚有虚风内动和邪...[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

精关不固与遗精的关系

    肾气不固则精关失锁,肾精滑泄而遗矣,甚者白昼亦精滑自出,此时必伴有肾虚的其他症状。遗精有相火偏盛、湿热内蕴和肾气不固的区别,本文只论述后者。关于遗精前代医家曾经以有梦、无梦而将之分属于心病和肾病。认为梦中与女...[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

膀胱湿热与下焦湿热的关系

    膀胱湿热的主要症状:小便频数,热涩刺痛,淋漓不畅,尿色黄赤浑浊,小腹拘急,或有腰痛,或发热口苦,或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脉数。此即湿热淋证或西医的膀胱炎,简称之为泌感。下焦湿热或湿热下注,指的是湿热之邪流注于下焦引起疾病...[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

肝气、肝火、肝风的关系

    在肝病之中,肝气、肝火、肝风是最为常见的3个证,只要把三者的具体情况弄清楚了,就可以具体运用之于有关的病的辨证中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能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本书旨在讲鉴别诊断,不能对三者进行详...[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

麻木与风、湿、气、血的关系

    最近出版的中医书籍不再把麻木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了,然而在临床中却经常遇到这一病证,其中以风寒湿痹造成的麻木,即以“着痹”形式出现者最为多见,这就是俗话说的“风湿麻木”。除此之外,尚有气虚不运,气滞闭着,或阴血亏虚...[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

    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鼻塞身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白,甚则恶寒发热,头身俱痛,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稠,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对于典型的风寒感冒和风热...[继续阅读]

中医内科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