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学辩证法 > 列表
中医学辩证法 共有 58 个词条内容

方剂与药物的辩证统一

    中医方剂与药物之间反映了量与质的辩证统一。例如,麻黄汤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的一种辛温解表剂,用以治疗表实无汗的外感风寒。其中,麻黄配桂枝以加强发汗,配杏仁、甘草以宣肺平喘。如果以石膏易桂枝,就变成了治...[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

中药中的辩证法

    中医把疾病视为人体内的正邪斗争导致气机的升降失常和整体的阴阳失调。药物治疗的基本作用,就在于消除致病因素,恢复和重建脏腑功能,协调气机,增强抗病能力,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没有机体的异常运动,就无所谓...[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

比类取象法的实质及其作用

    比类取象是祖国医学最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之一。过去往往把比类取象,仅仅说成是说理的一种手段,即用人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和人体、疾病的某些现象加以联系,用以说明中医中一些一时尚不容易说...[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

观察是比类取象方法的必要前提

    正如上面所述,比类取象是祖国医学广泛运用的一种理论思维方法。但是,要运用这种方法,顾名思义,首先应当是有象可供选取,然后才能进行比类。这就是说,在我们进行类比之前,必须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观察正是收集感性材料的...[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

比类取象法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祖国医学中广泛地运用了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大量地根据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现象来比拟人体和疾病,并由此出发,对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做出不同程度的新的推论。例如:(一)在人体解剖和生理方面古代医学家们虽然也曾讲道: “若夫八...[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

比类取象法的局限性及运用此方法时应注意的事项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比类取象法的作用,以及它在中医学中的广泛运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比类取象的方法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和其本身并不是中医学唯一的理论思维方法,因而,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为以下两点。(1)比...[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

抽象法与中医辩证

    对于抽象思维过程,早在两千年前的 《黄帝内经》 中就对它进行了一定的论述。《黄帝内经》把人类的整个思维运动过程分成“意”“志”“思” “虑” “智”等几个阶段来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

科学概念与中医学基本理论

    科学抽象的结果,即形成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它 “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 《毛泽东选集》 四卷本...[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

理想化方法与中医理想模型

    理想化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一种特定形式。它具有纯化理论体系的作用。理想化方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建立“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是便于科学研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它的特点是,突出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矛...[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

假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假说是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思维方法,是科学理论形成的桥梁和途径,是科学的发展形势。恩格斯说: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自然辩证法》) 。中医学当然也不例外,它的理论体系的形成...[继续阅读]

中医学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