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养生 > 列表
中医养生 共有 217 个词条内容

(五)四診合參

    四診,就是望、聞、問、切。醫生在診斷時必須做到四者俱備,才能見病知源。四診在診察的過程中,各自具有獨特的作用,不能相互取代。盡管舌診、脈診在中醫診斷學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但是中醫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法是一個統一...[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

(一)不化妝

    望神色是中醫望診中的主要内容,因此一定要讓醫生看到你的“真實面目”,在看病前不要擦粉底、塗腮紅、抹口紅、畫眼影、塗指甲油,以免掩蓋病情。...[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

(二)不吃容易染苔的食物

    花生、瓜子、核桃、牛奶、豆漿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舌苔變得白膩;葡萄、楊梅、烏梅、橄欖等,容易使舌苔變黑;咖啡、蛋黃、橘子等,可能使舌苔變黃;就診前剛進熱飲,如濃茶和果汁等,可使舌質變紅;鼻塞和張口呼吸的患者舌面多...[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

(三)不吃氣味濃烈的食物、不使用香水或氣味濃烈的護膚品

    嗅氣味是中醫聞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就診前不要進食氣味濃烈的食物,如蔥、蒜、柑橘、口香糖等,不要飲酒,更不要使用香水、香料或氣味濃烈的護膚品,以免影響聞診的準確性。...[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

(四)不做劇烈的運動

    脈診是中醫診病的重要手段,就診前應盡量保持心情平靜,避免情緒急躁和劇烈運動等因素而影響切診。若飽食、飲酒、剛參加運動、長途步行或爬樓梯後,則需休息一定時間,待平靜後再讓醫生診脈。...[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

(五)不要頻繁更換醫生

    很多疾病的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頻繁地換醫生只會造成治療的重複。一般的疾病,中醫主張“效不更方”,即服用後有效或感覺舒服則不宜過度或頻繁更換,可以抄原方繼服。如果治療1~2個月後仍無明顯效果,可以考慮另選大夫,但一...[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

(六)不沿用過去的處方或別人的處方

    有些人認爲,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著,以備將來癥狀再次出現時使用;或者看到別人跟自己的病情類似,便將別人的處方拿來自己用。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中醫在診病治病過程中,非常重視個體差異,患病的原因、時間、地點、表現不...[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

(一)什麼是中藥

    中藥,古稱本草,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治療疾病並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它對維護中國人民健康、促進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中藥主要來源於天然藥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以及部...[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

(二)中藥的特性

    中藥的特性即指中藥的性能,是中藥作用的基本性質和特徵的高度概括,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配伍、禁忌等。四氣,就是指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寒涼屬陰,溫熱屬陽,寒涼與溫熱是相對立的兩種藥性,若...[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

(三)中藥的分類

    中藥的分類方法有古代與現代的區別,古代分類法主要根據中藥的自然屬性、功能、臟腑經絡歸屬進行分類,現代分類法則主要根據中藥功能、用藥部位、有效成分及自然屬性進行分類。1. 古代分類法(1)自然屬性分類法:是以藥物的來...[继续阅读]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