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川芎研究与应用 > 列表
川芎研究与应用 共有 917 个词条内容

二、川芎的生长发育

    在川芎产区都江堰、新都等地,采用取样观察与定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川芎的生长发育规律。(一)川芎的生育期川芎的生长期为280~290天,生育期可划分为育苓期、苗期、茎发生生长期、倒苗期、二次茎叶发生生长期、根茎膨大期...[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一、川芎茎的横切面

    直径约4mm,圆形。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排列紧密,壁稍增厚,浅黄棕色,细胞外被角质层,呈微波状凸起。皮层较窄,由10~12层细胞组成,外侧为断续排列成环的厚角组织,约占皮层的1/3~1/2,相应厚角组织内侧有一个油室,直径40~60μm,由4~...[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二、川芎茎的表面

    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平直,细胞排列紧密。气孔较少,多为不定式,偶见环式,副卫细胞3~5个。偶见方晶,少见砂晶。...[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三、川芎叶柄中部的横切面

    直径2~3mm,类圆形,腹面略凹陷。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排列紧密,壁稍增厚,浅黄棕色,细胞外被角质层。皮层有厚角组织,分布在每个棱角处,在其内侧对应有一个油室。维管束外韧型,8~10个散在,分布在每个厚角组织的内侧;韧皮部细胞...[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四、川芎叶柄的表面

    表皮细胞狭长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排列紧密,较整齐。气孔较多,多为不定式,少见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偶见方晶,簇晶。...[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五、川芎小叶主脉的横切面

    上表皮细胞一列,较大,类方形,外被角质层呈微波状凸起,中脉处有时可见非腺毛;下表皮细胞一列,较上表皮细胞小,类方形或类圆形,外被角质层,多见气孔。叶肉为异面叶,靠近上表面处栅栏细胞一列,不过主脉,细胞长圆形纵向排列整齐...[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六、显微常数

    下表皮的气孔指数为(23.24±8.17)%,栅表比为(4.28±0.84),脉岛数为(2.48±0.72)个/mm2。...[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一、藁本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

    中国藁本属的花粉立体形状为三棱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少有椭圆球形;赤道面观为菱形、椭圆形、矩形、赤道收缩型及其他的不规则形状;极面观为三角形、钝三角形、近三裂圆形。花粉大小为(16.8~44.1)×(10.5~25.2)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二、藁本属植物的花粉类型及其特征

    中国藁本属植物的花粉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菱形、椭圆形、矩形和赤道收缩型。1.菱形类型(含长菱形)花粉赤道面观近菱形,极面观钝三角形。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值(P/E)为1.14~1.87。沟细长,直达极区,宽度较一致,有时沟端在极区略开放...[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第四节 川芎植物细胞学研究

    有学者分别对川芎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和藁本属其他植物相同,染色体基数(x)为11;川芎为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具有22条染色体;抚芎的染色体核型与川芎极为近似,但较川芎多出一组近似的染色体(表1-4-2),抚芎可能是...[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