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药辨识及应用 > 列表
中药辨识及应用 共有 303 个词条内容

蒲公英(全草)

    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 、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 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干燥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者为佳。鲜用或生用。形...[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

紫花地丁(全草)

    来源于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产于我国长江下游至南部各地。春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以身干,色绿,叶片完整,茎叶及硕果皆生茸毛,无杂质者为佳。切段生用。形:皱缩呈团色:根淡黄棕色,叶...[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

野菊花(头状花序)

    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Chrysan- themum indicum L. 的干燥头状花序。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秋冬花初开放时采收,晒干或烘干。以花序类球形,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嗅之有清凉感为佳。形:类球形,通常被白毛色:棕黄色;外苞片...[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

穿心莲(地上部分)

    来源于爵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均有栽培。秋初刚开花时采收 。切段晒干。以色绿,无杂质,味苦者为佳。生用或鲜用。形:茎方柱形色:绿色,切面有白...[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

大青叶(叶)

    来源于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叶。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冬季栽培,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生用。以叶大无柄,色暗灰绿者为佳。形:皱缩卷曲色:叶暗灰绿色,叶柄淡棕黄色味:味...[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

板蓝根(根)

    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生用。以条长粗壮,质坚实者为佳。形:类圆柱形斜切片,粗糙色:浅灰黄色,切面皮部浅棕白色至浅棕色,木部黄色味:微甜后苦、涩【性味功效】苦,寒。清...[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

青黛(茎叶加工品)

    来源于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秋季采收以上植物的落叶,加水浸泡,至叶腐烂,叶落...[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

绵马贯众(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来源于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粗茎鳞毛蕨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的干燥带叶柄残基的根茎。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叶柄和须根,晒干。以个大,质坚实,叶柄残基断面棕绿色者为佳。切片生用...[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

鱼腥草(地上部分)

    来源于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地上部分。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生用。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此药因茎叶有鱼腥气,故名。形:叶皱缩,茎折断面纤维性...[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

大血藤(藤茎)

    来源于大血藤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 Rehd. et Wils. 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江西、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夏秋季采收藤茎, 除去枝叶,砍成短节,趁鲜切片,晒干。以条匀,茎粗者为佳。生用。形:类圆形...[继续阅读]

中药辨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