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药学 > 列表
中药学 共有 1530 个词条内容

石香薷

    石香薷,又名华荠苧、蚊子草、五香草、野荆芥、细叶七星剑。始载于《四声本草》,原作石香葇。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chinensisMaxim.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地区及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区。本品味苦、辛...[继续阅读]

中药学

水苏

    水苏,又名鸡苏、香苏、龙脑薄荷、野紫苏、望江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水苏Stachysjapo-nicaMiq.的全草。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西以及华东地区。本品味辛,性微温。入肺、胃经。功能疏风,下气,止血,解毒。主...[继续阅读]

中药学

石荠苧

    石荠苧,又名鬼香油、土荆芥、痱子草、野香薷。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苧Moslascabra(Thunb.)C.Y.WuetH.W.Li的全草。分布于辽宁、陕西、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广...[继续阅读]

中药学

牛至

    牛至,又名土香薷、土茵陈、白花茵陈、山薄荷。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原名小叶薄荷。为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umvulgareL.的全草。分布于新疆、甘肃、陕西、河南至江南各省区。本品云南、贵州民间作香薷使用,而广西、江西等地则...[继续阅读]

中药学

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又名球子草、地胡椒、散星草、疟疾草、通天窍。始载于《四声本草》。为菊科植物石胡荽Centipedaminima(L.)A.Br.etAschers.的全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都有分布;主产于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省。本品味...[继续阅读]

中药学

零陵香

    零陵香,又名香草、铃铃香、蕙草、满山香。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薰草。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Lysima-chiafoenumgraecumHance的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本品味辛、甘,性温。归肺、脾、胃经。功能祛...[继续阅读]

中药学

香茅

    香茅,又名菁茅、琼茅、大风茅、柠檬草、茅草茶。始载于《本草纲目》。为禾本科植物香茅Cymbopogoncitr-atus(DC.)Stapf的全草。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台湾、浙江等省区,多为栽培。本品味辛,性温。功能疏风祛寒,散瘀...[继续阅读]

中药学

蒟酱叶

    蒟酱叶,又名蒌叶、橹叶、蒟叶、青荖叶。始载于《新修本草》。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betleL.的叶。主产于广东省;原植物在云南、广西等省区亦有分布。本品味辛,性温。功能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杀虫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咳嗽,寒性哮...[继续阅读]

中药学

假蒟

    假蒟,又名蛤蒌、蛤蒟、假蒌、蛤荖、马蹄蒌。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sarment-osumRoxb.的茎叶或果穗。原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本品味辛,性温。功能祛风散寒,温中行气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咳嗽...[继续阅读]

中药学

羊耳菊

    羊耳菊,又名白牛胆、羊耳茶、毛柴胡、毛老虎、大刀药。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原名山白芷。为菊科植物羊耳菊Inulacappa(Buch.-Ham.)DC.的全草。分布于江西、福建、浙江、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本品味辛、微苦,性...[继续阅读]

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