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列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共有 208 个词条内容

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或形成血栓栓子引起栓塞血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激活以及血栓内白细胞崩解后释放的蛋白溶酶的作用,使血栓开始发生软化并逐渐被溶解,变成细小颗粒,被血流冲散。小且新鲜血栓可被快速完全溶解,大的血栓...[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形成对机体影响取决于阻塞血管的大小、阻塞的程度、阻塞的部位、阻塞发生的速度以及侧支循环能否有效地建立等。1.阻塞血管动脉内的血栓形成,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缺血,长期缺血会导致组织细胞变性、萎缩、坏死和纤维组...[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栓子的运行途径

    图3-6血栓运行途径栓子运行的途径一般与生理情况下的血流方向一致(图3-6),偶尔与生理情况下的血流方向不一致,但最终停留在口径与其相当的血管并阻断血流。1.来自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随肺动脉血流方向运行,常在肺动脉主干及...[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与栓子的种类、栓子的大小、栓子的多少、栓塞的部位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有关。常见的栓塞类型有以下几种。1.血栓栓子栓塞由血栓或血栓的一部分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子栓塞。约占所有栓塞的99%。...[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梗死形成原因和条件

    1.原因(1)血管管腔阻塞动脉血栓形成是引起梗死最常见的原因。静脉内血栓形成一般只引起局部组织瘀血、水肿,但长期瘀血也可影响动脉血流和侧支循环建立,引起梗死。动脉栓塞常引起肾、脑、脾和肺的梗死。DIC引起的微血栓可造...[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根据梗死灶内含血量的不同,可将梗死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两类。1.贫血性梗死(anemicinfarct)贫血性梗死多发生于组织较致密而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如心、肾、肝、脾、脑等。梗死的早期,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有充...[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大小决定于发生梗死的器官和梗死灶的大小。肾梗死可出现肾区疼痛和血尿;脑梗死因梗死灶大小及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轻者可引起肢体的肌肉麻痹,严重者可发生偏瘫、昏迷,甚至死亡;肺梗死患者可有胸痛...[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思考题

    1.简答题(1)引起瘀血的原因有哪些?(2)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及类型。(3)栓塞对机体有哪些影响?(4)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有哪些不同?2.病例分析患者,男性,54岁,既往有风湿病史,30多年来活动后自觉心慌气短,但尚能坚持工作。近...[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脱水

    脱水(dehydration)是指由于水、钠的丢失过多或摄入不足致使机体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并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根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可分为高渗性、等渗性、低渗性脱水三种类型。(一)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摄入水分过多超过肾排水能力,以致水在体内大量潴留,细胞内外液容量增加,渗透压下降的病理过程。水中毒时血钠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水中毒往往发生于肾衰竭少尿期或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时(应激、创伤...[继续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