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 列表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共有 192 个词条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7~283.[2]AebischerP,IpTK,GallettiPM.Thebioartificialkidney:progresstowardsanultrafiltrationdevicewithrenalepithelialcellsprocessing.LifeSupportSyst,1987,5(2):159~68.[3]HumesHD,MackaySM,FunkeAJ,etal.Thebioartificialrena...[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第一节 血管通路的发展史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是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顺利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也被称之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960年,设计血管通路的Scribnerw分流,即外瘘管,为成功血液透析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外瘘管易反复形成血...[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第二节 临时性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基本分为两类:临时性血管通路(又称暂时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前者主要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血管通路,后者主要指内瘘。一、临时性导管通路适应证1.无成熟内瘘还没有建立血管通路初次透析的终末肾功能衰竭患...[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第三节 永久性血管通路

    理想的血管通路要求:①透析时血流量达200~400mL/min以保证有效透析。②对心血管系统负担轻。③不容易发生栓塞、感染、破裂及出血并发症。④可反复使用、操作简便、安全、对患者日常生活(如活动及洗澡等)影响小。一、血管内...[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第四节 移植血管内瘘

    如前所述,桡动脉和头静脉直接吻合是透析患者首选的长期血液通路。但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直接吻合,主要是静脉短缺。当可作吻合的自身血管都已用完时,不得不利用一段移植血管搭桥,才能建立适合透析的动静脉内瘘。一、适应证和...[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第五节 其他血液通路

    一、动脉表浅化(一)概念将患者自身动脉从深部移位到皮下的手术,称为动脉表浅化,通过经皮动脉穿刺可以进行血液透析。该血液通路只提供动脉血来源,没有动静脉分流,因此,较少增加心脏输出量,但动脉管腔内径较细,部分患者有动...[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第六节 血管通路的血栓的处理

    血液成分在血管内凝固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动脉系统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组成,含有少量纤维蛋白和红、白细胞;静脉系统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和大量红细胞组成,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血栓。血栓形成是血液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第七节 血管通路的设计和评价

    一、经皮中心静脉插管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暂时性血液通路的患者,首选经皮中心静脉插管。因为手术简单、迅速、创伤小、可以立即使用和重复使用,最重要的是不破坏血管。对于只治疗1~2次或卧床患者,常采取股静脉插管,操作简单...[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第八节 血管通路功能状况的评估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充分性的前提条件之一,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是慢性透析患者入院治疗的主要原因,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1995年-1997年度报道指出,血管通路功能衰竭(通常是由于血栓形成)是收治入院最常见的原因。并大幅...[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

第九节 早期发现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策略

    动静脉内瘘被称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966年,Cimino和Brescia等首次将桡动脉和邻近的头静脉在皮下吻合,发展了一种自体动静脉(AV)内瘘,经过4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这种内瘘具有无可争议的长期功能和相对少的并发症。...[继续阅读]

血液净化技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