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ST段偏移,其机制亦不同。1.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偏移①舒张期“损伤电流”学说:舒张期缺血组织的静息电位高于正常组织的静息电位,两者间存在电位差,从而产生损伤电流。此时面向缺血区域...[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ST段偏移,其机制亦不同。1.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偏移①舒张期“损伤电流”学说:舒张期缺血组织的静息电位高于正常组织的静息电位,两者间存在电位差,从而产生损伤电流。此时面向缺血区域...[继续阅读]
【心电图特征】1.抬高程度肢体导联:ST段高出等电位线0.1mV以上;胸前导联:V1~V3ST段高出等电位线0.3mV以上,V4、V5导联抬高>0.1mV。2.抬高形态ST段抬高的形态往往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疾病,其ST段抬高可能有特征性的形态,常见...[继续阅读]
【心电图特征】1.压低的程度ST段下移>0.5mm(0.05mV)。2.压低的形态常见的ST段压低的形态有:上斜型:QRS波群与ST段连接点(J点)下移,ST段逐渐上移,与T波上升肢自然平滑地融合,测量ST段下移应取J点后0.08s处与基线的垂直距离。水平型:ST段...[继续阅读]
【心电图特征】1.振幅标准肢导联T波>0.7mV,加压肢导联T波>0.5mV,胸导联T波>2.0mV。2.形态正常形态、帐篷状或正向“冠状T波”(图8-1)。图8-1高尖的T波【临床意义】1.缺血性高尖T波(1)心肌梗死超急性期:高尖T波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继续阅读]
【心电图特征】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位于等电位线以下(图8-5)。图8-5T波倒置Ⅱ、Ⅲ、aVF、V1~V6T波倒置【临床意义】1.良性T波(1)伪差性T波倒置:见于左肋骨切除,心电图上可出现T波倒置,并有明显U波。(2)持续性“幼...[继续阅读]
【心电图特征】1.形态T波呈双峰(bifid),或顶部微凹(dimple)。2.类型一般双峰T波、圆顶-尖角形T波、尖角形T波、馒头形-顶部凹陷T波(图8-12)。图8-12双峰T波的类型【临床意义】1.正常变异双峰T波常见于右至中胸导联或胸前过渡导联(V2~...[继续阅读]
1983年Adame报道了T波电交替和形态改变与心室颤动的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基本证实了T波电交替是心肌缺血时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指标。【心电图特征】T波或Tu的振幅、形态或极性交替性变化而不伴QRS波形态和心动周...[继续阅读]
由于心肌除极时间很短,因此Q-T间期改变主要与心室肌复极化过程有关。Q-T间期延长,主要表示为心室肌复极过程的延迟。【心电图特征】1.诊断标准一般认为,Q-Tc>0.44s为Q-T间期延长,但有人认为,Q-Tc>0.46s才有临床诊断价值。女性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