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影像诊断 > 列表
医学影像诊断 共有 132 个词条内容

第四节 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颅脑1.颅脑超声诊断技术颅脑超声诊断目前包括两种技术:一种是经颅脉冲多普勒(TCD),用低频脉冲多普勒超声探头检测,脉冲多普勒用伪彩色编码,这种技术只显示脑血流的超声多普勒信号,无二维图像。另一种为经颅二维彩色超声...[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

第一节 MRI的基本原理

    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X线)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微波。令人惊异的是,人体组织允许磁共振产生的长波成分如无线电波穿过,这是磁共振能用于临床的基本条件之一。磁共振(MR)实际上是指核磁...[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

第二节 MRI的基本设备

    磁共振成像设备相当复杂,各厂家的产品有所差异,但基本设备均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MR信号发生与采集部分,二是数据处理及图像显示部分。本节重点介绍磁共振设备的主要部件,以便使用户有选择的余地。一、磁场1.磁场的产生磁场...[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

第三节 MRI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磁共振扫描主要使用强磁场与射频脉冲,目前使用的磁场强度为0.15~2.0T,相当于1500~20000GaUSs。使用强磁场的目的是使人体组织内的原子核磁化。使用射频脉冲的目的是给予磁化的原子核一定的电磁能。人体原子核接受了电磁能在弛...[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

第四节 MRI中的流体成像

    MR的解剖图像与CT类似,但血流与脑脊液图像却不同于CT所见。大致说来,血流呈白信号或黑信号主要取决于流速。快速流动的血液(动脉)因流空效应而呈黑色低信号,慢速流动的血液(静脉)可呈白色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受成像序列与MR扫描...[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

第五节 磁共振对比剂Gd-DTPA

    在磁共振中使用化学制剂以增加组织对比度起始于本世纪40年代,70年代做了大量动物实验,1980年始有临床应用的报道。1983年末注射用的二乙二胺五醋酸钆(Gd-DTPA)首次用于志愿者,1984年开始了临床研究。对比增强剂包括顺磁性、容积敏...[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

    一、基本技术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可以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即“通、堵、注、取”。(一)通,即管腔成形术是指对体内各种管腔,如血管、消化管、胆管、气管、输卵管等,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狭窄、闭塞,进行开通和恢复管腔通畅的技术...[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设备与器材

    一、影像监视设备(一)血管造影机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中最为主要和最为常用的影像设备。几乎所有血管介入放射学、非血管管腔成形术和大部分经皮穿刺引流、异物取出均是在血管造影机上完成的。血管造影机技术进步迅猛,在实时...[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

第三节 介入影像学的临床应用概述

    一、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介入放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外初创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起步于80年代,发展较快。1990年4月卫生部发出“关于具备有一定条件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后,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异常迅速,并逐...[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

第四节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是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之一,是指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某种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一项技术,急诊介入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出血及肿瘤、...[继续阅读]

医学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