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诊断学实验 > 列表
诊断学实验 共有 106 个词条内容

图11 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5μm,类圆形。胞核:圆或偶见凹陷,核染色质粗块状,排列无空隙。胞质:淡蓝色,量丰富,可见少许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

图12 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μm,类圆形。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状。胞质:淡灰蓝色,可见细微紫红色颗粒。...[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

图13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3~15μm,类圆形。胞核:常分为两叶,似眼镜状,核染色质浓集成块。胞质:内含粗大、大小一致、排列紧密的橘红色嗜酸颗粒。...[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

图14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胞体:直径10~13μm,类圆形。胞核:可呈分叶状或菊花叶子状,常被颗粒遮盖。胞质:内含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颗粒。...[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

图15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胞质内出现粗大、分布不均的深紫蓝色或紫黑色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的图片中。...[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

图16 空泡变性

    中性粒细胞质内出现圆形空泡1。空泡内无着色,可一个或数个,大小不一,分布不均,有时可出现于细胞核上,是细胞发生脂肪性变的结果。图中可见淋巴细胞2。...[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

图17 系统性红斑狼疮

    LE细胞的形成分为三期。前期:白细胞在LE因子作用下胞质崩解,核成云雾状淡红色均匀体1。花簇期:有吞噬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围绕均匀体,形成花形细胞簇2。吞噬期:中性粒细胞完全吞噬均匀体形成红斑狼疮细胞3。...[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

图18 血细胞发育总图

    ...[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

图19 原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5μm,多数呈圆形。胞核:较大,圆或椭圆形,多居中,核染色质呈颗粒状,着色较深,通常有1~3个暗蓝色核仁。胞质:量少,常有伪足状突出,深蓝色不透明,无颗粒或深蓝色假颗粒(核糖核酸自行凝集所致)。...[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

图20 早幼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1胞体:直径10~20μm,多呈圆形。胞核:圆形,核染色质浓集成块,核仁模糊或已消失。胞质:深蓝色,不透明。图中可见中幼红细胞2、中性晚幼粒细胞3、中性杆状核粒细胞4。...[继续阅读]

诊断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