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 列表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共有 178 个词条内容

第一节 异常超声图像的特征

    弥漫性肝疾患的异常回声有肝脏增大或萎缩,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肝回声衰减,肝表面凸凹不平,肝缘变钝,肝内脉管模糊不清和脾肿大等。1.肝脏大小:肝左叶上下径>8.3cm,厚度>7.4cm,肝右叶上下径>13.0cm,前后径>13.1cm,为肝肿大。肝...[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第二节 急性肝炎

    伴有肝细胞坏死的急性炎症、均称为急性肝炎,其病因有病毒(以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为最主要)感染,酒精或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引起的弥漫性肝损害。急性肝炎的重症型和慢性肝炎转重可致肝坏死。肝炎病理改变持续6个月...[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第三节 脂肪肝

    正常肝脏脂肪含量为5%,脂肪肝时其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肝活检组织经光学显微镜检查肝小叶内有30%~50%以上肝细胞内含有脂肪滴者为脂肪肝。其病因有过多饮酒、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及营养不足等。轻度的脂肪肝多无自觉症状...[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第四节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的种类很多,如门脉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坏死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和寄生虫性肝硬化,其致病因素有肝炎病毒、饮酒、胆道闭塞、淤血等。...[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第五节 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因食含有华枝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华枝睾吸虫病。本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在我国分布广泛。成虫在人体主要寄生于肝内胆小管,也可于胆囊、总胆管和胰腺管内寄生,引起肝胆系统一系列病理变...[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第一节 正常脾脏概述

    脾脏呈扁卵圆形,个体差异较大。脾脏分膈面和脏面:膈面光滑隆起,脏面向内凹型;在脾门部分呈一裂隙,有脾动、静脉在此进出。脾脏又有前缘和后缘:前缘有脾切迹,前后缘之间为脾的宽度。脾脏还分上下两端:上端圆钝,朝向背内侧;下...[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第二节 脾脏基本断面和扫查方法

    一、冠状断面通过左侧胸壁腋后线进行冠状扫查,可以获得脾脏冠状断面,并以显示脾和左肾(包括脊椎左缘和腰大肌)图像为特征(图4-1-3、图4-1-4)。1.仰卧位:采用凸阵或扇扫探头,在腋后线通过肋间进行常规扫查。应自后向前全面观察脾...[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第三节 脾脏正常声像图

    1.脾的纵断面形似半月形,其膈面包膜呈弧形线样结构,光滑而整齐;脏面略凹陷,可见脾门切迹,图4-1-6正常脾脏声像图(前倾冠状断面)图4-1-7正常脾肾纵断声像图(背部肾区扫查)SP:脾LK:左肾P:胰尾回声较强,常见脾门血管断面图形。脾动脉...[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第四节 脾脏超声测量与正常值

    一、径线测量临床普遍采用比较实用的径线测量方法来衡量脾脏的大小。超声测量正常值可参见下表(表4-1-1),其中以厚径和长径最常用。表4-1-1正常脾脏径线平均值(cm) 男女厚径长径(上下端间径)宽径3.1±0.69.0±1.15.5±1.62.9±0.58.5±1....[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

第一节 副脾的超声诊断

    副脾为脾脏常见的先天性异常,发生率为10%~30%。多为单发,亦可有多个。通常位于脾门血管和胰尾附近。副脾的体积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血供一般来自脾动脉。副脾通常无症状,在腹部超声或CT检查中被偶然发现,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继续阅读]

腹部彩色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