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骨科麻醉 > 列表
骨科麻醉 共有 176 个词条内容

第二节 内分泌危象与麻醉

    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危象(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系因腺垂体激素分泌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结果。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主要疾病包括:1.原发性垂体缺血性坏死:产后大出血(Sheehan综合...[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

第三节 麻醉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

    麻醉应激时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麻醉和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存在于整个围术期,肯定手术刺激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要比麻醉大得多,但是要从减轻手术刺激强度来防止应激反应,似乎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

第四节 麻醉、手术中的超敏反应

    1970以来,麻醉中过敏反应的报道增多。发生率约1/3500次麻醉,在法国为1/6500次麻醉,在澳大利亚为1/10000次麻醉。1989以来陆续报道了乳胶制品引起致命的过敏反应。1992法国有一项调查分析了1990~1991年麻醉中发生的过敏样休克1585例,其中...[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

第五节 麻醉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麻醉药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压力反射,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一、吸入麻醉药氟烷以浓度依从方式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压力反射,高浓度时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异氟烷浓度为1.5%~...[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

第一节 体液和电解质基础知识

    体液是以水为溶剂,以一定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成分为溶质所组成的溶液。相对于外界大自然环境(机体的外环境)而言,存在于细胞周围的体液,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稳定与体液的容量、电解质的浓度比、渗透压和酸碱度等有关。...[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

第二节 水、电解质平衡

    一、水和钠(一)水的生理作用与代谢水的生理作用:生命起源于水,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作为溶剂,溶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成分形成体液。因此,水是机体内环境的最基本要素,在调节体温,润滑各关节、器官,物质转运等生命活动过程中...[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

第三节 手术病人的体液平衡

    一、体液状态评估术前访视是了解病人的重要步骤,通过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和查询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对手术病人的体液状态进行初步评估,为制定术前、术中液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一)病史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此次手术治疗...[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酸与碱的概念酸与碱的定义是:凡能释放H+的物质称为酸(H+的供者),凡能接受H+的物质则称为碱(H+的受者)。一种酸必然相应地伴有一种碱,酸的强弱取决于释放H+的多少,而碱的强弱则取决于与H+结合的牢固程度,一个酸在水溶液中释...[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

第二节 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酸碱失衡可引起电解质的失常,电解质失常亦可引起酸碱失衡。一、基本定律(一)电中性定律电中性定律是指在含电解质的溶液中,阴电荷数等于阳电荷数。据此定律,机体各间区,包...[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

第三节 酸碱失衡的诊断

    一、分类和命名酸碱失衡可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在诊断酸碱失衡的用词中,以往和现在仍然存在着概念上的混淆,特别是酸中毒与酸血症和碱中毒与碱血症的区别。酸血症和碱血症是依据血浆中氢离子浓度,即以pH值为诊断标准...[继续阅读]

骨科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