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 列表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共有 43 个词条内容

第三节 转移瘤

    脑转移瘤(Metastatictumor)特点常以单发、多发性和弥漫性三种方式生长。以往认为脑转移多以血源性转移为主,近年报道直接侵犯和脑脊液播散性转移的逐渐增多,也有个案报道发生淋巴转移或沿神经周围转移。一、病理病理上转移瘤结...[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第四节 上皮样囊肿

    上皮样或表皮样囊肿(epidermiodcyst,epithelialcyst,cholesteatoma)又称胆脂瘤、珍珠瘤,占颅内肿瘤的1.2%~2.6%,但发生于颈静脉孔区的报道较少。颅内上皮样囊肿是一种源于皮肤外胚层的先天性肿瘤,在胚胎早期3~5周神经沟封闭时,皮肤外胚层细...[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第五节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dermoidcyst)为外胚层起源的先天性肿瘤,胚胎3~5周时神经管闭合缺陷所致,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内含脂肪和胆固醇结晶,与上皮样囊肿的区别是皮样囊肿含有毛发、皮脂腺和汗腺等皮肤附属组织。皮样囊肿好发于20~30岁,多位...[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第六节 淋巴瘤

    颅内淋巴瘤(lymphoma)包括原发于颅内的淋巴瘤和继发于全身淋巴瘤及侵入颅内的淋巴瘤。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发病率低,一般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左右。近年颅内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无特异性表现,诊断比较困难...[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第七节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是良性富血管性肿瘤,多位于小脑幕下,占后颅凹肿瘤的8%~12%,以青壮年多见,男女之比2.8∶1。71%在20~25岁之间。一、病理本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20%可有家族史,男性为主,故对家族性患者,应对其家庭成员进...[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第八节 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cyst)可发生于各阶段的年龄,男女比例为2.5∶1。颈静脉孔区发生率较低。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IAC)是指蛛网膜包裹脑脊液样无色清亮液体所构成的肿块。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者系先天性胚...[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第九节 脂肪瘤

    颅内脂肪瘤(lipoma)占颅内肿瘤的0.4%~0.8%左右,一般位于中线或旁中线,而颅内小脑脑桥角区的脂肪瘤更为罕见,占颅内脂肪瘤的5%左右。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累及的神经有关,一般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眼...[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第十节 神经鞘瘤

    包括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鞘瘤,较少发生。颅内神经鞘瘤(Neurinoma,Schwannoma)80%~90%为听神经鞘瘤,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仅占10%~20%。报道颈静脉孔区的神经鞘瘤占颅内神经鞘瘤的2.9%。以中年男性多发。一、病理起源于神经鞘膜...[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第十一节 脊索瘤

    脊索瘤(chordoma)占颅内肿瘤的0.2%~1.5%左右。脊索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型,常发生于斜坡的一侧,主要表现为Ⅸ~Ⅻ对颅神经症状,对侧肢体的轻偏瘫,阳性锥体束征等。脊索瘤发生在颈静脉孔区少见,肿瘤包膜不完整,多数有出血、囊变,...[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

第十二节 软骨瘤和软骨肉瘤

    颅内软骨瘤(chondroma)极为罕见,占颅内肿瘤的0.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认为颅底是软骨内化骨,所以出现胚胎残留的软骨细胞。软骨肉瘤(chrondrosarcoma)报道很少,组织结构不典型。一、病理多发生在颅底软骨结合处,易发生钙化。软骨...[继续阅读]

颞骨和颅底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