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 列表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共有 112 个词条内容

1 足趾创面修复

    足趾在快速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中起平衡和辅助负重作用并能影响到步态,女性病人可能有强烈的恢复足趾完整及足美观意愿。随着皮瓣及显微外科技术进展,足趾创面修复理应得到足够重视,但基于供区代价取舍及复杂手术所换...[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2 足底负重区创面修复

    足底负重区皮肤致密而坚厚,浅筋膜中有纤维束连接皮肤与深筋膜形成纤维格,纤维格构成的密闭小房内富含脂肪,在足跟部浅筋膜肥厚形成跟垫。足底负重区特殊的软组织构成与非负重区足弓凹陷是正常行走活动的重要保证。足底负...[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3 涉及前足的足背创面修复

    足部压榨伤较为多见,常导致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甚至骨皮联合缺损,其中涉及前足的创面处理较为困难。对缺乏低位满意穿支供血者,勉强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创面,容易发生皮瓣淤血及远端坏死...[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4 踝周创面修复

    踝周缺乏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仅被薄层皮肤皮下组织覆盖,创伤后肿胀严重。创伤及骨折整复手术并发症是该区域软组织缺损的常见原因,此外,皮肤血运及神经营养障碍、感染等可造成慢性溃疡创面,多需要运用皮瓣技术修...[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5 小腿创面修复

    小腿软组织缺损创面常由高能量损伤导致,多合并严重开放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甚至动力肌缺失;临床上骨折内固定术后胫前皮肤坏死亦不少见。循环丰富的软组织覆盖是骨骼、神经、血管修复及愈合的重要前提。合并巨大创面的G...[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6 膝周及股部创面修复

    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小腿及足踝少见,修复难度相应亦较低,尤其是周围软组织完好的病例。可视情况选择顺行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膝降动脉皮瓣、小腿后侧皮瓣;对于膝下...[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7 髋周及骶尾部创面修复

    褥疮是髋周及骶尾部创面的常见原因,多为截瘫病人,很难通过换药自愈。按长宽比切取局部随机皮瓣由于旋转修复余地较小,难免存在张力,不仅受区不愈合,供区植皮亦不易成活,反而造成新的创面;失神经支配、感染、营养低下、排泄...[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1 骨的结构

    骨骼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3个部分组成。参见图4.1。图4.1骨的结构1.1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由排列十分规律的骨板构成,所有骨板之间排列紧密,仅有一些供血管神经通过的管道。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短骨较薄,长骨干最...[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2 骨的血供

    了解骨的血供方式有利于理解骨瓣骨皮瓣供区的解剖概念,掌握其切取要点并养成术者对骨折整复固定手术的微创理念。2.1长骨的血供长骨的动脉主要有3个来源:滋养动脉系统、干骺动脉系统和骨膜动脉系统。参见图4.2。图4.2长骨的...[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

3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的愈合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描述将其分成三个时期: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型期,其各愈合时机可互相重叠。(1)炎症机化期。骨折发生后,在骨折部位形成血肿、骨折端附近骨质逐步缺血坏死,周围软组织...[继续阅读]

肢体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