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肾脏内科研修 > 列表
肾脏内科研修 共有 81 个词条内容

第一节 微小病变肾病

    微小病变肾病(MCD)约占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75%,占8岁以下儿童肾病综合征的70%~80%。在成人中也不少见,占16岁以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15%~20%。该病有家庭聚集倾向。形态学特点是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或无明显改变,而近...[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

第二节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一组多种病因所致、发病机制复杂的临床征候群。受累肾小球呈局灶分布(≤50%肾小球),受累肾小球内出现散在节段性分布的毛细血管袢(≤50%)塌陷闭塞,代之以无细胞结构的基...[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

第三节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MN)是以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小球基膜增厚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一组疾病。又称为膜性肾小球肾炎、膜上性肾小球病、膜外性肾小球肾炎及膜周性肾小球肾炎。多种疾病可引起膜性肾病...[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

第四节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是以肾小球基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为特征,临床症状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的一组疾病。根据其病理特征,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分叶性肾炎。部分患者存在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故又...[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

第五节 C1q肾病

    C1q肾病(C1qnephropathy,C1q-N)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区有以C1q为主的免疫沉积物,并能除外膜增生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表现为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轻至重度增生,可伴有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硬化。该病临床少见,主要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一...[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

第一节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其特点是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少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AGN常出现于感染后,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最为常见...[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

第二节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一组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系膜基质增生,系膜区以IgG、IgM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沉积,或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临床上以蛋白尿、血尿伴高血压或不同程度肾功能...[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

第三节 IgA肾病

    IgA肾病(IgAN)又称Berger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系膜区IgA-IgG颗粒样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我国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15%~40%,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

第四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是指在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骤进展恶化,短期内达到尿毒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特征为肾小囊内细胞增生、纤维蛋白沉积,又名新月体性肾炎。该病病情危重、预后差,如未及时治疗90%以上患者...[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

第五节 纤维样肾小球病和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

    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GP,FGP)和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IT)是指肾小球内存在类似淀粉样纤维丝样物质或呈中空的微管样结构的纤维样物质,但淀粉样蛋白特殊染色阴性,一般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一类肾小球疾病。该病1977年由以色列人...[继续阅读]

肾脏内科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