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婴幼保育禁忌 > 列表
婴幼保育禁忌 共有 185 个词条内容

半岁前的婴儿不宜食蛋清

    不满半岁的婴儿,因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善,肠黏膜的通透性较高,蛋清中的蛋白分子很小,甚至可直接通过肠黏膜的屏障进入血液,使机体对异性蛋白分子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湿疹、荨麻疹等变态性反应疾病。况且,蛋清不易消化,易引...[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

婴幼儿不宜吃嚼过的食物

    有句民谚形容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叫做“半夜起来嚼馍,喂(为)儿喂(为)女”。嚼食哺儿的做法如今在农村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是很不卫生的坏习惯。成人口中常有很多病菌,能通过嚼食的方式直接传染给婴幼儿。况且,消化嚼过的食物...[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

婴儿喂养不宜牛奶与米汤掺和食用

    牛奶和米汤都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有些家长为了加强孩子的营养,常把二者掺在一起喂养孩子,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米汤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它能造成牛奶中维生素A的损失,如果婴儿对维生素A的摄入长期不足,将会导致发育迟缓、体...[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

婴儿不宜空吸奶嘴

    每当婴儿哭闹不止时,忙碌的家长常将奶嘴随手塞进婴儿的嘴里,让他吸吮,以图暂时的安静。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因为,空吸奶嘴时有大量的空气进入婴儿的腹中,可引起腹胀,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障碍。再者,细菌也容易由奶嘴进入口...[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

婴儿断奶不宜过迟

    当婴儿哺乳至10~12个月时即应该断奶。由于长期的哺乳,母亲的乳汁不像以往那样营养丰富,乳量也不如以前那样充足,如果继续用母乳喂养,对母子双方的健康都极为不利。婴儿由于营养缺乏会出现贫血、食欲不振、抗病能力减退;而...[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

已断奶的孩子不宜再用奶瓶做餐具

    断奶的同时要纠正婴儿的饮食习惯,如果断奶之后仍用奶瓶进食与进水,就达不到断奶的全部目的。另外,奶瓶的位置和婴儿的姿势不协调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发育,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下颌骨的过高前伸可造成面型下陷、前唇反咬的面容...[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

婴幼儿不宜食蜂蜜

    蜂蜜极易被肉毒杆菌污染,肉毒杆菌在蜂蜜中生长繁殖会释放毒素,从而导致食用婴幼儿中毒。据统计,婴幼儿肉毒杆菌中毒者,有35%是食用蜂蜜引起的。成人因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而不致发病。婴幼儿肉毒杆菌中毒的症状是全身软弱、吮...[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

幼儿不宜空腹喝牛奶

    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忌空腹饮用。因为空腹饮用牛奶,能使胃蠕动加快,牛奶因在胃中停留短暂而不能与胃液充分发生作用,使大量养分未及消化就进入大肠,而牛奶中的氨基酸在大肠内被腐化为有害物质,有碍健康。所以,牛奶宜在饭...[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

奶嘴眼不宜过大或过小

    奶嘴上的小孔是用来流通奶汁的,孔的大小有讲究。过小则奶汁不易吮出,造成婴儿用力过度;过大则奶如泉涌,引起婴儿吞咽不及发生呛奶。如果奶嘴长期不适,能造成婴儿的面部畸形。可见,奶嘴眼的大小也不是件小事,人工喂养更要特...[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

奶温高低不宜用口尝

    婴儿饮用奶汁的温度高低是家长最关心的事,他们总爱亲自吮吸一下奶嘴尝试热凉。这种不卫生的习惯很容易将口中的细菌传染给孩子,造成人为的麻烦。最佳方式是用奶瓶贴喂养者的面部,或将奶液滴在手背上,以不烫为准,这样就可以...[继续阅读]

婴幼保育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