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肿瘤放射治疗 > 列表
肿瘤放射治疗 共有 210 个词条内容

放射线对细胞的杀灭机制

    (一)DNA损伤和细胞杀灭DNA是放射线作用于细胞的最重要的靶。受到光子或粒子照射后,由于接连的原子反应,在照射后10-10秒内,受照射的体积内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被电离的原子以及相应数量的自由电子。在一个治疗剂量的照射后所产...[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

人体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人体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分为5个档次:①淋巴瘤、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②成神经管细胞瘤、小细胞肺癌;③乳腺、膀胱、子宫颈癌;④胰腺、结直肠、肺鳞癌;⑤黑色素瘤、骨肉瘤、胶质母细胞瘤、肾癌。但是临床不同肿瘤对放射...[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

常规标准治疗条件下人体正常组织耐受剂量

    常规放射治疗中正常组织的耐受量一般可参考表3-1。表中TD5/5为最小耐受剂量,指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内小于或等于5%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剂量。TD50/5为最大耐受剂量,指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50%的病例发生严重并发...[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

局部照射的正常组织耐受量(供常规分次治疗参考)

    1.照射1000~2000cGy剂量范围一些对放射线最敏感的组织受到影响。生殖腺——卵巢、睾丸的生殖功能丧失。发育中的乳腺、生长中的骨和软组织有严重损伤,骨髓功能明显抑制。胎儿受1000cGy照射将死亡。2.照射2000~4500cGy水平的中等剂...[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

照射后所致的细胞死亡方式和时间

    (一)细胞死亡的定义在放射生物范畴内的细胞死亡一般等同于任何能够引起细胞永久性克隆功能丢失的过程。辐射造成的细胞死亡常见于那些不断进行分裂的细胞,但也见于那些不进行分裂的细胞。不进行分裂的细胞放射敏感性很低...[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

细胞存活曲线

    (一)细胞存活曲线的概念临床放射治疗的目的是抑制肿瘤的继续生长、阻止肿瘤细胞的繁殖传代,因此放射生物学规定:鉴别细胞存活的唯一标准是,受照射后细胞是否保留无限增殖的能力,即是否具有再繁殖完整性。在离体培养细胞实...[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

解释细胞存活和放射剂量之间几个重要的模式

    射线是如何杀灭肿瘤的呢?有人认为或许在DNA内存在着某些使细胞保持增殖能力的重要的特殊区域,这些敏感区域就是射线杀死细胞的靶点,因此照射后细胞的存活与失活靶点的数目有关,此即靶学说。目前有两个假说:第一种是单靶单击...[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

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

    哺乳动物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繁殖和传代。一个细胞分裂,会产生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都携带一套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两次有效的有丝分裂之间的时间,称为有丝分裂周期时间(mitotic-cycletime),通常称作细胞周期时间(cell-cyc...[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

影响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因素

    影响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因素中,“4Rs”概念是重要环节。“4Rs”是指,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ofradiationdamage),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withinthecellcycle),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oxygeneffectandreoxygenation)以及再群体化(Repopu...[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

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本原理是,把一次剂量分成数次时可由于分次剂量之间亚致死损伤的修复以及在总治疗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由于干细胞的再群体化而保护正常组织(但如果总治疗时间太长也会同时损失肿瘤治疗效益)。与此同...[继续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