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人工耳蜗植入 > 列表
人工耳蜗植入 共有 89 个词条内容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应严格按照原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新生儿出生48 h后至出院,在家长签署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后,即完成听力初筛,初筛听力未通过者,可转至上一级机构或者该地区定点的转诊中心。新生儿4...[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和筛查方法

    1.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 新生儿听力筛查必须面向所有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畸形儿等高危新生儿,且高危新生儿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点对象。2. 高危新生儿 高危新生儿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点筛查对象,2010年原卫生...[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

四、听力障碍诊断标准

    1. 耳聋的性质 由于新生儿无法配合纯音测听的气骨导听阈检查,相对于成年患者而言,较难判断新生儿耳聋的性质,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检查判断方法即为1 k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评估新生儿中耳功能,并结合观察患儿鼓膜变化,ABR气骨导...[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

五、新生儿听力障碍干预措施

    若患儿3月龄时确诊为听力障碍,在患儿6月龄时将进行第二次确诊检查,当患儿6月龄时仍确诊为听力障碍患儿时,中重度耳聋患儿则建议立即佩戴助听器,轻度耳聋患儿则可随访至9月龄左右,若确诊为永久性耳聋后,也应立即佩戴助听器...[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

一、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至外耳道而释放出来的音频能量,其主要来源于耳蜗,这种音频能量主要来自Corti器外毛细胞的主动运动,因此耳声发射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耳蜗的功能情况,尤其是外毛细胞的功能。由...[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

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是指刺激声所诱发的脑干的生物电反应,常用于新生儿听力阈值检测及新生儿三月龄后耳聋确诊检查。临床上ABR常用的刺激声为短声或短纯音,刺激重复率为20次/s。ABR由潜伏期在10 ms内的7个...[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

三、听觉稳态诱发电位

    听觉稳态诱发电位(multiple auditory steady-state evoked responses, ASSR)是一项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客观的听力检查技术,是由持续的多个频率的声音刺激信号所诱发的电位,其刺激信号是一种稳态的刺激信号,反映相位与刺激相位具有稳定关系。...[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

四、声导抗

    声导抗是客观测试中耳传音系统的,用以对中耳炎症、咽鼓管功能及镫骨肌反射的评估诊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患者中耳病变的一项听力学检查技术。声导抗检测所得的鼓室图可分为三型:① A型:钟型曲线,其静态声顺值在0~100...[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

五、耳聋基因筛查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广泛开展以及筛查经验的积累,再加之频频出现的GJB2和SLC26A4等基因引起的听力损失和药物性致聋基因引起的听力损失,其出生时均可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因而新生儿听力筛查存在的局限性显得更加明显,耳聋基...[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

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具有以下特征:① 患者的父母听力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出生的子女有25%风险可出现耳聋。② 致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因而男女患病机会均等。③ 系谱中通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往往是散发病例,但...[继续阅读]

人工耳蜗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