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肤科疾病诊疗学 > 列表
肤科疾病诊疗学 共有 859 个词条内容

五、影响皮肤屏障作用和吸收作用的因素

    (一)一般影响因素1.年龄、性别这方面的资料很少。Rook认为儿童皮肤虽然缺乏表面皮脂,但也没有很好的证据说明它易受刺激物损伤。有人认为婴儿和老年人的皮肤比其他年龄组更易吸收。但大多数研究显示新生儿和婴儿的皮肤其经...[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

一、皮肤感觉分类

    正常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分为三种,即游离神经末梢、毛囊周围末梢神经网及特殊形状的囊状感受器。它们能分别传导六种基本感觉:即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痒觉。一般感知的感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一感觉,如触觉...[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

二、皮肤感觉的电生理学

    皮肤神经干接受电刺激后最大的有髓纤维首先起反应,刺激增大时较小的有髓神经起反应,随后无髓纤维起反应。最后刺激强度再增加,反应不再增强,这种刺激称为最大刺激。一种纤维受刺激后起的反应为“全”或“无”式。神经干受...[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

三、皮肤感觉与神经传导的关系

    有人认为皮肤感觉与脊髓的神经通路有密切关系。在脊髓前侧区切断神经通路时,痛觉、痒觉和温觉都消失而触觉仍不受影响。另有人认为神经的粗细和感觉也有关,神经较粗时,传导冲动速度较快,最易传导触觉及压觉;中等直径神经传...[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

四、皮肤感觉阈值

    作用于皮肤的能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使皮肤感受器起作用,产生皮肤感觉,这一最低的程度的能量称为感觉阈值。它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阈值,但也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某一特定部位,各种感觉阈值之间不一定有关,可相互不同,例如...[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

五、皮肤感觉定位

    对皮肤刺激的定位能力在不同个体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一般说来,对触觉的定位比对其他感觉准确。触觉的定位在神经支配较密及相邻神经末梢有许多重叠的部位(如指端)较好,而在神经支配稀少的部位(如背部)较差。对邻近两点刺...[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

六、皮肤后感觉

    感觉和刺激的时间不一定完全相符。刺激未去除时感觉可消退,这称之为适应。感觉在刺激停止后可持续存在一段相当的时间,称之为后感觉。人对衣服的压觉在穿着衣服后不久即消失,这就是适应。对冷热觉的适应也一样,如手置于...[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

七、几种常见的皮肤感觉

    (一)触觉触觉是微弱的机械刺激兴奋了皮肤浅的触觉感受器引起的。正常皮肤内感知触觉的特殊感受器有三种:在平滑皮肤处主要是Meissner小体,位于表皮突基底的为Merkel细胞,在有毛皮肤处则为Pinkus小体。这些感受器接受的外界刺激...[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

一、二氧化碳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在增殖,分化成熟过程中产生的CO2通过角质层弥散进入到空气中,或经过真皮进入皮肤循环,并由血液清除。皮肤表面CO2的弥散量与角质层的完整性及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皮肤中和碱性物质的能力与其CO2的释放相关。...[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

二、透皮氧分压

    皮肤与外界环境间的氧气交换,早在1851年已被证实。角质层是氧气流通的最大阻力,角质层厚度和组成成分(脂类)的变化可引起O2流通改变。Wilson等研究了正常和离体皮肤对O2转运的阻力,结果显示离体皮肤对O2转运的阻力显著减少,与血...[继续阅读]

肤科疾病诊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