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 列表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共有 113 个词条内容

二、光辐射烧伤

    1.光辐射的致伤作用光辐射可以引起人体直接烧伤,还可引起服装或其他物体燃烧而造成人员间接烧伤。光辐射烧伤发生地域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武器当量和爆炸方式。当量千吨级核爆炸时,三种瞬时因素中,光辐射的杀伤半径最小;当...[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三、早期核辐射损伤

    1.早期辐射的致伤作用人员受到大剂量核辐射照射后,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急性放射病的轻重主要取决受照射量的大小。人员受到核辐射照射的剂量小于1Gy,一般不会产生急性放射病;受照剂量达到1~2Gy可引起轻度放射病;2~4Gy可引起中...[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四、复合伤

    复合伤的发生情况不仅取决于核武当量和爆炸方式,而且还与人员在核爆炸时所处的位置和防护条件有关。1.复合伤的发生地域核武器当量不同,复合伤发生地域也不尽相同。在当量2万吨以下核武器爆炸时,三种瞬时杀伤因素的杀伤范...[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第三节 核武器的杀伤范围

    核武器的杀伤范围通常以杀伤半径和杀伤面积来表示。在杀伤范围内,三种瞬时杀伤因素对人员杀伤的地域,称为核武器杀伤区,简称杀伤区或爆区。杀伤区的范围以杀伤半径和杀伤面积来表示。根据人员的损伤程度,一般可将爆区分为...[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一、事故原因

    核反应堆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设备故障、人员操作失误、反应堆安全设计有缺陷等,使堆芯失水,核燃料元件烧结、管道和容器破裂,甚者发生高温爆炸,造成人员受照和放射性核素外泄到周围环境。近年来,随着核反应堆安全设计的日趋...[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二、核反应堆事故的损伤效应及特点

    核反应堆事故的致伤效应与事故的严重程度有关。在1957年10月8日英国温茨凯尔石墨气冷反应堆事故和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哩岛压水堆事故中,因有坚固的安全壳,虽堆芯严重损毁,但放射性物质外泄受到明显控制,人员受照的水平没有超...[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一、临界事故的原因

    临界事故是指意外发生的自持或发散的中子链式反应所造成的能量和放射性释放事件。在核反应堆、临界装置、核燃料运输、核燃料回收装置运行中,因违章操作时易裂变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达到或超过临界状态时,而引发的瞬发临界反...[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二、临界事故致伤效应及特点

    临界事故造成的人员致伤主要涉及操作者,一般仅为数人,但当事人受照射剂量多较大且中子剂量高,辐射伤情比较严重,虽也可造成冲击伤或闪光烧伤,但多不十分明显。临界反应造成的周围环境放射性污染多不严重且污染区域局限。...[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一、放射源丢失被拾或被盗

    由于管理不善,放射源丢失后被拾或被盗,是造成人员受照致伤的常见原因。如1963年国内的三里庵辐射事故、1977年南非和1978年的阿尔及利亚的192Ir源被拾事故、1962年墨西哥的钴源被拾事故、1987年巴西137Cs源被拾事故等都属此类事故。...[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

二、放射源安全装置失灵或操作失误

    放射源或照射装置安全联锁系统故障,违章操作、计算失误等,是事故性受照射的另一重要原因。如1972年12月9日武汉市某医院60Co治疗机故障事故(放射源没有回到安全位置,仍停留在滤板上),致使20多名肿瘤病人受到意外照射。其中2人发...[继续阅读]

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