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 列表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共有 229 个词条内容

肠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全身或腹部遭受较大剂量辐射造成的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的胃肠道症状,病程急剧,是不易救治的一种急性放射病。也有人称之为“肠型死亡”或“肠型综合征”。发现X射线后不久就有人观察到X射线对人胃肠道...[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脑型急性放射病

    脑型急性放射病是在数千拉德以上超致死剂量照射后出现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放射病,表现为昏迷、休克、丧失定向能力、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肢体震颤、抽搐等症状。早期失能,进而完全丧失中枢控制,是脑型放射病发展的特点。...[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中子损伤的特点

    中子与γ射线、X射线都是电离辐射,它们作用于生物体所致的损伤,都是由于机体受照射后引起电离和激发,继而导致分子、细胞、组织以至整体的损伤。大体上这三种射线所致的损伤作用基本相似。但是,中子在物质内的电离过程与γ...[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核爆炸电离辐射个人剂量的判断

    核爆炸时人员受到电离辐射剂量的大小,受爆炸威力、爆高、距爆心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也与核武器结构、辐射场特点、人员体位等有密切关系。即使佩带个人剂量计,也难于得到准确的结果,只能作为人员受照射的粗略指示,用来估计...[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是要对伤员是否受了辐射损伤以及伤情的严重程度作出正确的判断。诊断放射病必须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实施诊断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的不同,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可分为早期...[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血细胞输注与骨髓移植

    急性放射病由于造血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造血细胞大量死亡,或丧失其增殖能力,或增殖能力高度受抑制,因而外周血中各类血细胞不断减少,其中尤以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更为迅速,患者每死于造血衰竭,或在此基础上发生感染、出血和贫...[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辐射损伤的化学防护

    辐射损伤的化学防护或称药物防护,是指机体受电离辐射前给予某种化学物质(或药物)能减轻机体的辐射损伤,促进其恢复,从而提高受照射机体的活存率。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合物或药物,一般称为辐射防护剂,也有人将其称为“抗放药物...[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放射性落下灰的性质及作用特点

    核武器爆炸形成的放射性落下灰(简称落下灰)可沾染环境、物体及人体,构成核武器所特有的第四种杀伤因素。落下灰对人员的危害,与其理化性质及作用特点密切相关。放射性落下灰粒子的外观落下灰颗粒的直径由数微米至数千微米...[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放射性落下灰的外照射

    放射性落下灰作用于人体的方式之一是γ射线对人体的外照射。落下灰外照射引起的损伤与早期核辐射基本相同,但在作用情况上两者有以下区别:(1)早期核辐射的成分包括γ射线和中子,而落下灰外照射仅来自γ射线。即使都是γ射线...[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

放射性落下灰β射线皮肤损伤

    放射性落下灰沾染皮肤后,根据落下灰的理化性质、沾染程度和沾染时间等情况,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β射线损伤。皮肤β射线损伤程度取决于暴露皮肤所受β射线照射的剂量,通常分为三度。800~1600rad可导致一度损伤,即干性放射性皮...[继续阅读]

医学百科全书-核武器损伤与放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