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 列表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共有 44 个词条内容

6 药物联合应用时量效关系数据特点

    多药合用时,虽然各药物成员单用和合用面临的状况和量效关系曲线的情况非常复杂,但仔细观察,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概括如下:特点1:多药联合应用时,不论药物单用组,还是各种复杂的药物合用组,均是以药物效应为共同目标中心...[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7 理想数学模型方法的标准

    药物联合应用药效评价的理想数学模型,有学者提出了以下两条标准[1]:标准1:经得起严格的数学推导。标准2:符合药物量效关系的基本规律。但事实上,上述两项基本上是来自数学角度的支持,尚没有足够的药效学的支持。因此,仅这两...[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8 药物联合应用时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

    由于药物种类和机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立定量计算协同、相加和拮抗的通用方法,只能基于药效,而非基于机理。在药物受体理论中,激动剂的概念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借鉴药物受体理论中内在活性物质的理念,可以...[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9 药物联合应用研究中的小故事

    这里有两个小故事,对于理解两药联用时协同、相加和拮抗的关系有帮助。笔者将其简化、改编,用最简单的简单线性关系描述其中内容,分述如下。第一个故事是某学院进行植树造林活动,男生和女生,两人为一组。个人能力:男生植树...[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10 单用药物量效函数关系的特点

    任何药物在有足够数量、能够涵盖效应窗口的剂量水平时(x1、x2、x3……xn),检测得出各自剂量水平的药效值(y1、y2、y3……yn),根据剂量值和效应值在二维坐标轴上的分布特征,均能够拟合出充分反映其量效特征的曲线和函数方程,拟合...[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11.1 将A1以下各剂量水平,均混合一定比例的赋形剂,命名为A′1系列剂量

    加入赋形剂后,剂量增加,但药效值未增加,因而A′1以下剂量的量效曲线右移。药物A′1的量效函数关系,用Y=h(x)表示。图6的量效曲线则改变为图7所示。A′1以下各剂量系列的药物活性成分与A1以下对应各剂量的活性物质含量相等,因而...[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11.2 如果另有其他类型药物B,引起药物效应与药物A′1剂量系列相同,量效关系式表示为Y=g(x)

    当剂量为B1时与药物A′1的药效相等,则存在g(B1)=h(A′1),将其代入到方程式(5);如果两药没有交互作用,仅有药效相加作用时,方程式(6)是成立的,如图8所示。图8药物A′1以下剂量被等效药物B1取代后,药物A和药物B1效应相加的量效关系曲线...[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11.3 性质4的推导

    对方程式(6)进行变量变换,令:A2=Am,B1=Bn,可以推导得出性质4:性质4:两种药物A和B,在任一剂量水平Am和Bn联合应用,两药相加效应值可分解为在Bn的药效水平的基础上[g(Bn)],药物A遵循自己的量效曲线前行剂量Am达到的效应值,如图9-A,方程...[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11.4 对性质4进一步分析

    从方程式(7)和图9-A可以看出,药物A在药物B的药效基础上,进行药物A效应的相加。从方程式(8)和图9-B可以看出,药物B在药物A的药效基础上,再进行药物B效应的相加。这样,药物A和药物B合用时,可因发生效应的次序(即序贯)不同,所致Y(Am+...[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

12 两种不同类型药物合用时,药效相加计算的解决策略

    将Am与Bn变为依次衔接的、可相加的药物剂量数值,是计算两药合用相加效应的关键。从图9可以看出,只有具备药物A和药物B各自的量效曲线函数,就可以通过等效剂量的相互兑换,得到各自可遵循的自身量效函数曲线的起点。如图9-A,用...[继续阅读]

多药合用药效数学规律及协同拮抗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