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 列表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共有 197 个词条内容

3.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即虚与实主要是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实主要指邪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所以实与虚是用以概括和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由于邪正斗争是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阴...[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4.阴阳辨证

    阴阳是类证的纲领。疾病的性质、临床的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由于阴阳是对各种病情从整体上做出最基本的概括,八纲中的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余六纲,所以说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临床上凡见兴奋、躁动、亢进...[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1.六经辨证

    成书于东汉的《伤寒论》是中医成熟的标志,该书是一部论治外感热病的专著,作者张仲景全面总结了东汉以前诊治外感热病的经验,运用《素问·热论》的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外感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2.三焦辨证

    类似于六经辨证主辨伤寒,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针对温热病的传变规律首倡三焦辨证。三焦者,人体胸腔、腹腔、盆腔三大空腔也。从咽喉至胸膈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空腔内有脏腑,上焦心、肺,中焦脾胃...[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3.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清代叶天士根据《黄帝内经》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著《温热论》。将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用以分析温病病情浅深轻重及其传变规律,把温病...[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4.中国传统医药思维方法的异同

    中国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与中国民族医药。中国民族医药深受中医药的影响,在思维方法上与中医药大同小异。中国传统医药都在不同程度上信奉元气论,元气论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的立论基础,构成中医药的本体论。维吾尔...[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5.和谐思维方法的关键——度

    和谐的思维方法的关键是一个“度”字。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具体而言有寒热平衡,虚实平衡,瑶医讲究盈虚平衡,维吾尔医讲究寒热平衡与干湿平衡等。如何达到平衡,关键是找到平衡点,这就是“度”,称为理想的和谐度。理想的和谐度...[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1.中国民族医药学概念与特色

    中国民族医药学是指中医药学以外的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医药成果的总称,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苗医药、彝医药等[1]。与中医药一样,每一个民族的医药学包括民族医学与民族药学,都有理、法、方、药四个方...[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2.中国民族医药学的分类原则与类型

    中国55个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独立的医药学,有自己的理、法、方、药与医药发展史,应对自己民族的健康挑战,保障着自己民族的繁衍生存。各民族都希望继承自己的医药文化传统,挖掘、整理自己的医药经验,发展自己的医药理论,完善自...[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

3.各类民族医药学的理论特色

    (1)佛教系统佛教系统包括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医药学与傣族小乘佛教医药学。藏医药认为:人体内存在着“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2],三大因素支配着七种物质基础和三种排泄物(秽物)的运行变化。若三因互相协调配合...[继续阅读]

民族医药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