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世界著名江河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黄河水量的49.2%,长江水量的25%和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于这里,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黄河、长江中下游区及中南半岛社会经济的发展...[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青海是世界著名江河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黄河水量的49.2%,长江水量的25%和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于这里,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黄河、长江中下游区及中南半岛社会经济的发展...[继续阅读]
该区位于青海东北部,包括河湟谷地、大通河谷地、青海湖盆地及其周围山地。能受到东南季风影响,黄土广泛覆盖是自然地理两大显著特点。(1)自然地理条件地貌形态上表现为岭谷相间格局,从北向南依次是:冷龙岭—大通河谷地—达...[继续阅读]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包括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及阿尔金山、中西祁连山地。(1)自然地理条件本区有广阔的盆地、高大山脉,成为青海地势起伏最大的区域。大陆性气候表现突出,年均温0℃~5℃,冬季寒冷。夏季气温较高,位于大陆腹地...[继续阅读]
该区位于青海南部,包括果洛、玉树州全境,黄南和海南州南部及海西州唐古拉山乡,占全省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1)自然地理条件海拔4200~4600米,成为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境内有东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可可...[继续阅读]
2014年全省人口583万人,按人均拥有土地面积计算,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是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人口数量仅高于西藏,居全国倒数第二。全省自然地理条件的极大差异性,长期以来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等综合作用下,各地人口分布极不均衡...[继续阅读]
自古以来,青海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除汉族外,居住着4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青海,形成比较一致民族特点,并建立自治地方政府的少数民族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5个民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青海所...[继续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青海工业生产几乎是一片空白,名曰“八大工厂”的洗毛厂、机械厂、纺织厂等,几乎是手工作坊,没有现代工业。广大农村、牧区需要的日用工业品,几乎是从外地长途运入,价格昂贵、产品质量差。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工...[继续阅读]
(1)适合青海气候特点种植业的发展青海长期以来,种植业品种是春小麦、青稞、豌豆、蚕豆、马铃薯(洋芋),其他如燕麦、莜麦、糜谷、荞麦等小杂粮多为备荒、复种作物,分布少。春小麦是青海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品种质量较差,产量低...[继续阅读]
全省已形成以公路、铁路、民航、管道等现代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1)公路以省会西宁市为中心,青藏、青新、青康、宁张、敦格5条国道和数十条省道为主干线,2014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27万千米,形成全省四通八达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