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规范知识 > 列表
规范知识 共有 328 个词条内容

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可省略顿号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有停顿,照理说是可以使用顿号的。目前这样用的也还有不少。但考虑到这样许多标点紧连在一起,形式上不好看,而成对的引号或书名号排在一起本身也可以起到隔断的作用,因此,这些顿号最好省掉不用。例如...[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

并与而

    都是连词。“并”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例如:“我们要继承并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他们热烈讨论并一致通过了这项提案。”“而”一般连接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如:“中国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

病症和病征

    病症:指人所患的病,“症”即疾病。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是什么病的征象,“征”即表露出来的迹象。能说“专治疑难病症”,不能说“专治疑难病征”。能说“不治之症”,不能说“不治之征”。...[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

不齿与不耻

    “齿”本为名词,指牙齿。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列为同类”的意思。“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耻”是个形容词,有耻辱、羞愧、可耻的意思。在这里,“耻”具有意动用法,有“以为耻,以为可耻,以...[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

不啻、不只、不止

    三个词都有动词的用法,都含有“不限于某个范围”或超出某个数量的意思。“不啻”多用于书面语。“不只、不止”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还有连词的用法。不啻(chì):动词,强调“何止、胜过”,也表示“无异于”的意思,后面不再加...[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

不尽如人意和不尽人意

    《现代汉语词典》对“如意”的解释是“符合心意”,例子有“称心如意”等。“如意”的中间可以插进一些别的成分,像“如人意”“如他的意”。“如人意”前还能加上修饰语“尽”,构成“尽如人意”一说。如宋代朱熹《与黄直...[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

不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及物动词

    能带宾语的动词中,多数要求带名词性宾语,而不能带动词性宾语或形容词宾语。但是有些及物动词不能带名词性宾语,只能带动词性宾语或形容词宾语。这样的词如“主张、认为、感到、觉得、渴望、禁止、严加、予以、加以”等。...[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

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

    一般而言,形容词能受“很、挺、十分、非常、特别”之类的程度副词修饰。有些形容词是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主要有两种:一、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主要有五类:1.“雪白”类。前面的成分“雪”是修饰后面的...[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

不要滥用叹号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如:“这里的空气多新鲜啊!”叹号也用在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和反问句末尾。例如:“你不要再胡说八道了!”“我们怎么能这么对待一条生命呢!”陈述句末尾一般不用叹号,要用句号,只有当它带有特别强...[继续阅读]

规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