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五章》)鉴 赏“中”的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至于中国之国名即以“中”为名,作为中国早期最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五章》)鉴 赏“中”的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至于中国之国名即以“中”为名,作为中国早期最为...[继续阅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八章》)鉴 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现在已经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而其起源则在于《老子·...[继续阅读]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九章》)鉴 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王弼注曰:“四时更运,功成则移”(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也即是说,天地间春去秋来...[继续阅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十二章》)鉴 赏“五色令人目盲”这句话出自《老子·十二章》,它的意思是说:缤纷缭乱的颜色使人丧失分辨...[继续阅读]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十六章》)鉴 赏“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句话...[继续阅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鉴 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句话出自《老子·十九章》,也体现出老子“无为”的思想。...[继续阅读]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二十二章》)鉴 赏“不...[继续阅读]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继续阅读]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二十...[继续阅读]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三十六章》)鉴 赏“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中,“利器”有多解。如河上公认为“利...[继续阅读]